各位上師、法師、助教、十方同修會同門及世界各地的同門,大家好。 剛才蓮香上師是從常仁上師談起。常仁和常智兩位是最早的出家眾,很早就在密苑工作了。常仁上師還記得他在密苑工作了十年。現在比較少在密苑了,而是在香港主持華光功德會跟十方同修會。那麼,大家也看到,做得有聲有色。(眾鼓掌)常仁上師的法號是緣續於他出家時是「常」字輩,和常智一樣,是平常的「常」。他的法號很好記,叫「殘忍」,這個人看起來很殘忍(眾笑)。其實我們不要計較那個「音」,是「常仁」才對,要分別。當然殘忍是不好,常仁是好。他做的華光功德會跟他的法號,常常行仁慈的心,就是常仁了。 談到這裡,我要提到密教是「轉化」,修行無它,要懂得轉,你就是修行。不懂得轉,你就不行。像我跟那些出家法師取法號,有些法號是奇字,有些不一定是好字,那麼不用介意,你們要懂得轉化。像我自己也是經常用轉化的力量,我以前常常提到,我有一部賓士車,車牌是546,就有弟子說:「師尊,把這個號碼換了。」為什麼?這號碼就是「我死了」。(眾笑)我想這號碼的確是不好,我怎麼可以死呢?我死的話,就不能辦時輪金剛大法會了。但是我沒有去換那個號碼,同樣的這個號碼, 你可以把它轉化成為別種意思,546也可以變成無事了(眾鼓掌),本來是「我死了」,現在是「無事了」,這個就是轉化。我教大家的意思就是說,你只要懂得轉化,你就得清淨。 密教是教我們把世間上所有世俗轉化成為清淨,你不懂這個,那你修密教不懂得密教真正的意義,祂的教義、祂的重點在哪裡?眾生無明,執著那個不好的,不懂得轉化成為清淨。密教就是在你的日常生活起居當中,把不好的轉化為清淨。 所以修行的功夫,你只要懂得轉化,天下的事情無不是清淨。所以我今天講一句很真實的話,告訴大家,一個真正懂得密教的人,真正明白密教的理趣,道理跟法,深入其中,得到教義,你行走於天下,做任何事,無不是清淨。告訴你啦!世界上任何人認為是最髒的,最齷齪的,最不好的,在密教是什麼?全部認為第一清淨。(眾鼓掌) 剛剛我舉的例子,我死了是不好,無事了變成吉祥。所以我那部車子保留到現在,還在開,到現在還是無事了。「死」在密教及佛教的行者講起來也不是壞事。這個死啊!眾生都以為不要談。以前有一個人來問事,問他什麼時候死?師尊說:「我不能告訴你。」他說:「我不害怕,我絕對不怕的,你告訴我什麼時候?」那時我被他逼得沒有辦法,終於寫給他。回去後他不能吃飯,不能睡覺,他告訴子女,他的子女全跑來找我算帳。 眾生就是這個樣子,講我不怕死,真正事到臨頭,就怕了。但我們修行人不怕這個事,認為是好事。為什麼呢?往生啊!到佛國淨土啊!(眾鼓掌)生前你就已經到了佛國淨土,到時就瀟灑走一回。限期到駕,我就飛昇,我在這娑婆世界該做的已做了,該度的已度了,該說的已說了,一點都不留戀了。這娑婆世界有什麼好留戀呢?我的心已經不再年輕,又不能再結婚,何況已經光頭了。這一世雖然沒有完成很高的學歷,像博士學位啦,那我女兒已經幫我完成了。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我啊!早一點去大溪地養豬好了!(眾笑) 談到密教裡的轉化。時輪金剛大法裡有很多轉化的運用。剛剛蓮香上師也提到,我寫了一百四十本書,當我寫到第一百本書時,我曾說必須做兩件事,第一件,當我寫好書後,完成了,我要把衣服全部脫光,然後從真佛密苑跑出來,繞西雅圖雷藏寺三圈。第二件是把全部書放一把火燒掉,為什麼呢?裸體繞寺三圈表示我所說、所寫,全是真實,沒有虛偽,全身坦蕩蕩,真實不虛;(眾鼓掌)而且我繞寺時是三更半夜,是天知、地知,只是人不知道而已。(眾笑)把書燒光,表示我的佛法開示及傳法是空的。其實這些法是釋迦牟尼佛的自然法,宇宙本來原有的自然佛法,我並沒有去創造,只是我重覆述說,佛陀說了等於沒說,我寫了等於沒寫。道理在這裡。 我引申釋迦牟尼佛所說:世上所有的煩惱,轉化後變成清淨,變成空。世間上所有的人,那個真的得到了,那個真的失去了,沒有得也沒有失,這是密教一個很大的意義。你今天跟著我修行學佛,我告訴大家:宇宙之間一切的現象,轉化到最後,會變成什麼都沒有,你煩惱些什麼? 佛的道理非常的淺顯,但是也非常的深奧。你能悟道,你可以解脫自己的煩惱,生死自主。釋迦牟尼佛的佛光及哲理佈滿了整個虛空之中,你們聽得懂我講的,終於開悟。這時候你心裡感覺到原來世上一切事情都會變得清淨,都會成為過去,一下子你就自在了,再也沒有煩惱。但是你一回家又有煩惱,這是怎麼一回事?一下子「悟」,一下子不悟,按照禪宗的解說,這是你的智慧,堅固力還不夠,所以你必須逐漸的去開悟,一件一件的事情,一件一件化解,慢慢的轉化,終有一天你會開悟成佛。若你一下子自在,一下子煩惱,這個就是眾生,他還沒有真正的堅固的智慧,去領悟到佛本身的道理。所以剎那間你會有自在的覺受,剎那間忘失掉。 (未完待續) |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 |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 |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