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國之旅》
與佛同享忘憂旅 雲遊正是天上行

(文接二九三期第九版)

草木秀麗山色美

神惠寺裡說心經

上了巴士,我們開始往涅槃道場的第一站「神惠寺」駛去,沿途山色青青水色清,純淨的野百合默默開放,粉紅的扶桑與鮮黃的向日葵錯落在農田?,街道清潔,秩序井然,即使是偏遠的山區,日本一草一木仍然是那樣的秀麗可人。

今天的天氣陰涼多雲,一點也不像昨日的豔陽高照,十分的舒適;我們在不知不覺間來到了神惠院,神惠院又稱八幡宮,因為法相宗日証上人曾在此山頂修行,聽到海邊船上傳來琴音,因而迎請八幡神來到山頂建寺;此地的主尊為阿彌陀如來,寺旁即是第六十九番靈場觀音寺。我們一一禮拜之後,在觀音寺旁看到一座「心經殿」,一位弟子說:日本人好似很尊崇心經,師尊說:「心經描述開悟的境界,很殊勝。」話說至此一隻黑色蝴蝶在行進之間又翩翩舞蹈,然後旋即又不見了。

本山寺繞塔

九月三日,我們接著前往本山寺,此寺的主尊為馬頭觀世音菩薩(即為馬頭明王),據稱是高野山真言宗弘法大師一夜之間所建立起來的,內有五重塔。師尊在下車時便已沿步低聲唸誦馬頭明王咒語。在十王殿前,師尊說:「十王殿供奉東密的十大明王,而彩虹山莊所供奉的五大明王亦屬於東密的明王。」經典上記載繞塔而行便有大福報,我們祈請師尊帶著我們繞行五方佛的五重塔,由於塔的外圍有真言嚴飾其外,師尊一一指認並唸給大家聽,大夥為之欣喜不已,直感嘆今夕何夕?天上人間呀!

真魚投身彩雲現

遠觀斷崖同稱名

午後,我們來到「出釋迦寺」參拜,下了車緩步而上,在這農村景象中,路旁所擺的水果攤販,竟無人看管;只放了一個投錢箱,請買者自行取用及投幣。我們對這種景象,感到十分驚異!四下張望果園,除了阿阿的烏鴉聲在送往迎來外,四下空無一人。

到達出釋迦寺,此寺有一歷史典故十分聞名。空海大師的幼名為「真魚」,當他七歲的時候,便因善根器有感於佛恩而發下弘願,他在山崖上對天地誓言,願能盡此一身修行成就,廣度眾生;如能如願,但求釋迦牟尼佛能現身加持允諾,若無法則以此身報答佛恩。語畢,便從山崖投身往下,縱身一躍!此時空中現出紫色祥瑞雲彩,尊貴的佛陀趺跏坐於虛空之中,天女現出,伸出雙手,托住了真魚,並道:「此生成佛!」以鼓舞當時尚年幼的空海大師。從此大師誓願廣利人天,從未異心!大夥兒禮佛之後,來到廟堂前,遠觀真魚投身的斷崖,佩服之餘,頂禮稱唸起「南無遍照金剛空海大師」的名號來。一位師姐幽默的說:「師尊哪!您看我們也來效法大師發願投身斷崖不知是否可行?倘若不幸一命嗚呼的話,還有師尊可以超度,那我們也是賺到了啦!」師尊笑容燦爛坦誠告之:「都已經這麼老了,現在發也太遲了啦,接引往生比較快倒是真的。」大夥聞言忍不住笑了出來。

身伴古木不老松

話及中國青龍寺

爾後,我們參拜曼陀羅寺後,並在寺院?發現一棵體型龐大的松樹,此樹又名「不老松」,長的像一頂斗笠,樹齡竟高一千二百歲。據說是空海大師所親植,大夥兒合影留念之後,對弘法大師一生的行跡讚佩不已。師尊說:「日本人非常推崇空海大師,但中國人多不了解其偉大之處;很多日本人每年還組團至中國大陸,參訪一千多年前大師向惠果大師求密法的青龍寺,但都找不到;後來,中國大陸便依史料覓地,另建一青龍寺,以供日本的觀光客參拜,就連此寺亦是由日本人捐錢所蓋出來的。」眾人聞之,面面相覷;相較起來中國人實在該向日本學習這樣的精神才是。

傳說大師年幼時

即雕天王供養之

不久,我們來到「甲山寺」,此寺附近均是空海大師成長的故鄉,據說大師小時候均在附近遊戲玩耍;有一回,他在此林地中探險,在山路的岩窟中見到一位老翁,老翁對年幼的真魚說:「此生如能弘揚佛法,是一件最有意義的事;另此地地理甚佳,若能於此地建寺供人禮拜,他願長住在此,永遠守護此寺。」大師聞言十分歡喜,便用擊碎的石頭,雕了一尊北方多聞天王(毘沙門天)於石窟中暗自禮拜供養之。

隨師禮拜善通寺

遙想空海誕生時

今日的最後一站,大夥兒來到空海大師的出生地,也是高野山真言宗三大本山之一的「善通寺」。此寺院十分廣大,眾等首先來到遍照閣中參拜頂禮相貌莊嚴、慈悲、圓滿的釋迦牟尼佛金身,並感念佛陀偉大的精神與行蹟。寺外左右兩邊分列了守護神與七福神,穿越遍照金閣時,看到迴廊的兩邊內側均彩繪有南無遍照金剛空海大師一生的主要行蹟圖樣。大夥兒隨著聖尊巡禮一番,並摸摸七福神讓大家福星高照。終於我們來到弘法大師的出生地點,亦即此寺院的主殿,參拜巡禮一番。眾等抱著莊重肅穆的心情,隨著師尊禮拜主尊藥師佛如來後,對東密的祖師爺空海大師的成長故鄉低迴不已;大師的精神行止是所有佛子的典範;身為密教弟子,能跟隨蓮生聖尊來參拜諸佛菩薩,是多麼有意義的事!因此我們在入口處照了一張大合照,大夥兒都笑的好開心,相片沖洗出來後,個個祈請聖尊簽名加持,好做為永遠的追憶。

(文轉十版)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