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有一位年老不識字的「歐巴桑」來皈依我,她叫趙霞,趙霞一生,做針織毛線衣的工作。 趙霞皈依我,問: 「你教我如何修行?」 我回答: 「你車一針,就念一句阿彌陀佛吧!」 趙霞說:「好。」 她就一面工作,一面念佛。 在旁的弟子聽見我的回話,很詫異的問我:「師尊,我們不是修密教嗎?為何你教她唸佛?」 我回答: 「以前永明延壽禪師嘗云:『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在為人師,將來做佛祖。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禪無淨土,十人九錯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無禪無淨土,鐵床與銅柱,萬劫與千山,沒個人依怙。』如果把禪字,改成密字,亦是如此,我們不可忽視淨土念佛。」 「師尊也念佛?」 「當然。」 我出示當年我在沙鹿,皈依樂果老法師的照片,照片底下有樂果老法師的像讚: 俗名陸金剛, 僧號釋樂果; 教演乃天台, 實闡大般若; 行乃邁淨土, 常念阿彌陀。 我說: 「樂果老法師念佛不輟,我雖修密,也一樣念佛不輟。我一向教弟子們,老老實實念佛,淨念不斷,止息妄念,心不顛倒,這是淨土心要。」
• 這位做針織毛線衣的「歐巴桑」趙霞,送一件毛線衣給我,對我說: 「心臟病已久,不知可癒否?」 我答: 「除尋醫治療外,加緊念佛吧!」 她說:「好!」 後來,趙霞心臟病發,死了。 可憐四大屬虛名, 認破方能脫死生; 慧性猶如天際月, 幻身卻似水中冰。 趙霞死後,神識猶清楚的知道她自己皈依蓮生活佛盧勝彥,她的神識竟然來找我,我看見她頭低低的,魂消魄散的模樣。 我告訴她: 「身軀雖死,猶要一心念佛!」 她隨我念:「南摩阿彌陀佛。」 我隨手一指,一派五色毫光從手指迸出,看看一朵蓮花落將下來,剛好承托住趙霞的腳,趙霞就站立在蓮花上,像一個老菩薩。 我對她說: 「堅固信念,阿彌陀佛。」 趙霞在倏忽之中,風馳電驟的奔向法海去了。在法海之畔,有一條接引的法船。 法船上有一位接引使者,看見趙霞腳踏著蓮花,冉冉而來,非常的歡喜。而法船上亦有多人在船上,看見趙霞腳踏著蓮花,亦嘖嘖稱奇。 眾人問: 「妳念佛多久?」 「才二年。」趙霞低頭說。 「這不公平,我念佛二十年,腳沒有蓮花!」 另一人說:「我念一輩子,也一樣沒有蓮花!」 眾人議論紛紛。……… 接引使者說: 「眾人勿喧嘩,只要上得了西方法船,自然到達西方淨土,人人都有蓮花化身的清淨臺,都能聽聞三乘的妙法典,花開見佛,沒有世俗的塵埃,八功德的水清淨一切業障,七珍妙樹清淨佛心,人人有緣開悟成佛,何必憂愁蓮花開與未開!」 一位老居士問趙霞: 「有妙訣否?」 趙霞答:「一心。」 老居士再問:「這一點我等均知。不知你師父何人?」 趙霞答:「蓮生盧勝彥。」 眾人一聽,臉色大變。 「蓮生盧勝彥乃大外道,總以一派誣言,導人歧途,你怎可以去皈依他呢?」 又一人說:「他未得言得,未悟言悟,未知言知,佛學幼稚無知,以迷引迷,業障深重,是障礙佛法的大天魔,你皈依他,不能逃脫地獄刑罰,未來更是魔子魔孫。」 有一位說:「據說他為了名聞利養,顯異惑眾,詐財騙色,無所不來。」 有一位出家人,正色的說:「蓮生盧勝彥是佛教界認定的邪魔外道,他是一位不明白佛法的人,是妨害佛法的人,是心外求法的人,他崇尚外道的神祇,修的是邪定,他用邪道去煽動人,謀求衣食而說法,如果有人相信他,好像羅網一般,入則不得解脫。」 「他修外典,佛教以外的典籍。」 「他立真佛宗,佛法以外的宗派。」 「他應該是道外之道。」 趙霞聽眾人七嘴八舌的述說,她也不甚明白,只是覺得眾人對自己的師父好像誤解很深。 老居士問: 「蓮生盧勝彥,拿了你多少錢?」 答:「無。」 「他騙色否?」 趙霞笑了:「我太老了。」 大家哄堂大笑。 接引使者說:「蓮生盧勝彥,極可能是眾生界的一大祕密。有八萬四千應的法門,據我觀察,他說有也破有,立空也破空,說止也破止,說觀也破觀,出相也破相,最終是無一法可得,是從究竟涅槃中出生的。」 眾人不明白接引使者說什麼。 接引使者問趙霞: 「你的蓮花如何生?」 趙霞答: 「蓮生師父加持蓮生。」 此話一答,接引使者大悟: 「通達自性的金剛上師,乃接五佛五智法流,為眾生加持,能洗盡罪垢,永為淨緣,其加持功德無與倫比,因而蓮花自腳下生。」 眾人靜默。 接引使者大喝: 境界生來舉世無, 阿彌陀佛用功夫; 西方接引玄中妙, 何愁貪瞋痴不除。 法船一開─ ─ 悠悠蕩蕩的,彷彿在千山千水之上,彷彿在天地萬物之上,走過了陰風颯颯的三惡道,也飛過了黑霧漫漫的阿修羅道,在杳杳冥冥的日天、月天之上沖霄而過,千載修行也達不到如此境界! 此境界,霞光瑞氣搖曳,五色祥雲飛不徹,一切化生之宮闕,紫芝色秀千層葉,奇異的仙禽很多的變化,仙鳥出音世間無,孔雀也說經句,寶樹也念佛訣,坡生瑞草,地長靈芝。
• 接引的法船,在眾人聲聲的「阿彌陀佛」之中,終於抵達了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 法船緩緩的靠著彼岸。 這真是,佛風一陣行萬里,萬億佛土一瞬間。這裡是集一切淨土中的淨土,是萬劫不移的極樂世界,有無窮的奇景,有靈禽玄鳥,有瑤草奇花,一入此境界,自能脫卻煩惱,了斷生死。 眾人上岸。 接引使者一看,岸上並無一人,不知往那?去了,靜悄悄的,平時接引如來阿彌陀佛會來接引大眾,賜大眾九品蓮華生,花開見佛。 只今日,接引如來卻是沒來!煞是奇怪! 阿彌陀佛有緊急會議? 阿彌陀佛赴他方佛土? 阿彌陀佛忘了? 這不可能! 接引使者及大眾正痴痴的等,只見正南方有一朵白蓮花,如飛雲掣電而至,這白蓮花上立一人,頭戴五佛金剛寶冠,身穿大紅喇嘛衣,外披白袈裟,腰束絲絛,腳登雲履,右手結說法印,左手持蓮印,周身金光閃閃,繚繞莊嚴,無比的威儀。 接引使者大驚駭,問: 「你是何人?」 答:「蓮花童子。」 「蓮花童子至此,欲何?」 「接引我的弟子趙霞及大眾!」 此時趙霞已認出「蓮花童子」就是「蓮生活佛盧勝彥」,急忙的大叫: 「這位正是我的皈依師父,蓮生盧勝彥,原來我的師父早已在西方極樂世界接引我。」 眾人一聽大駭。 接引使者問: 「蓮生盧勝彥人在娑婆,何能在西方?」 答: 「倏來倏去任西東。」 「我駕法船來,你如何來?」 「乘蓮妙無窮。」 問:「天下淨土皆可至?」 「天下淨土半月功。」 我說:「已開悟的人,其身心早已和俗人不同,是自由自在的,任何法界都無法拘束,這朵蓮花早已在毘盧聖海之中,出入涅槃也無障礙。」 接引使者問: 「蓮生盧勝彥是何許人?」 盧勝彥笑了: 「接引使者,你看看我是誰!」 盧勝彥把口一張,有斗大的一朵白蓮花飛出,左手持蓮印的五指?,又發出五道白光垂地往上通天,只見蓮生盧勝彥的頭頂上有慶雲昇起,慶雲之下又化出華蓋,華蓋放五色毫光,內有瓔珞閃閃,垂珠掛將下來。 右手前生出五盞金燈。 左手已托住七寶白蓮。 現了化身─ ─ 這化身之金身,渾身上下俱有「金燈」、「白蓮」、「寶珠」、「瓔珞」、「華光」。上下交輝。 口說一偈: 掌上蓮花能托生, 須知極樂在西方; 二六蓮台生瑞彩, 婆羅花開滿園香。 這化身一現,接引使者及大眾均跪下朝禮,因為這化身正是不折不扣的南摩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接引如來阿彌陀佛。 正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說: 「大凡今日,成佛者非常稀少,入輪迴者非常多,是因為佛與凡夫畢竟道不同也!要有極厚的根基及緣份,才能走到修行的這一條道路上。」 「尤其今之世人,保持純淨的心的人,少之又少,泰半都是一些諂媚奸邪之徒,這些諂媚奸邪之徒,也假借修行之名,其實一樣為名為利,美其名『人間佛教』,其實是『企業佛教』,縱然彷彿佛教大興旺,也無非販名販利,未曾真正念一句佛,未曾一心不亂的清淨片時片刻,如果不如此,難赴法船,雖聞佛法,仍然心存世俗,不能九品蓮花化生。 「更有一些人,是真的有心修持,但貪痴未脫,只有短暫之念頭昇起,隨即被外在的環境所引誘。更有人身已入聖,但嗔怒難除,這都是久遠以來的累世習性積存而來,劫運相尋,不得解脫的緣故。」 「眾生的凡軀,災尤不斷,生死輪迴,循環無已,業冤相逐,無休無止。我阿彌陀佛甚憐憫眾生苦輪,憐眾等如魚游網,日日沉淪于苦海,飄泊而無依,求出無期。 「西方極樂世界淨土的化現,正是佛心憐憫的化現,只須念佛,淨念相繼,一心不亂,可以帶業往生,到此境界,永不退轉。所謂九品蓮華生,正是循資品之高下,漸漸的進步,直到自性現前,即能成佛。 「西方淨土,無有諸苦,只有極樂,至此淨土,諸善緣相助,生死從今超脫,有功之日,蓮品增長,循序而遷,成佛之日可待。」 眾人聽聞,心生歡喜,叩頭謝恩。 此時當見: 一天瑞彩蓮華浮, 香靄氤氳隱隱出; 西方佛子皆雅馴, 永不輪迴了死生。
• 我在「遊神之床」醒來。 有人問我: 「你真的是阿彌陀佛轉世?」 我只笑笑。 然後我說: 「誰不是佛!」 有人問我: 「人家都說你是大外道!」 我答: 「我無內,也無外。」 我解釋: 「佛教由釋迦牟尼佛在印度傳播,由印度傳西藏,成了西藏密宗。由印度傳東南亞,成了小乘佛教。由印度傳中國,成了中國禪宗、淨土宗等。傳到日本,成了日本佛教。傳到韓國,成了韓國佛教。」 我說:「佛教僅在錫蘭一地保持較為純粹。佛教在東漢時傳入中國,入中國之後,也同化了。宋代以後儒學復興,產生了宋明理學,理學家其實是參雜了佛學及儒學。不同的民族,創造了不同的佛教文化。就以中國佛教與日本佛教來論述,其中差異大矣!」 我問: 「何為內?何為外?」 眾人啞口。 我又問:「佛教宗派甚多,俱舍宗、成實宗、禪宗、密宗、般若宗、法相宗、華嚴宗、法華宗、律宗、淨土宗、地論宗、攝論宗、涅槃宗。這十三宗,何為內?何為外?」 眾人瞠目結舌。 我告訴大家: 「以自性為主人,就是內。如果用眼、耳、鼻、舌、身、意為主人,就是外。簡而言之,自心自性就是內,六根六塵就是外。這才是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的呢!」 |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
![]() |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 |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