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現在繼續談第七識的體性與行相。其末那識的體性微細難知,所以即以其行相來舉用,並顯體作為此識的體性。那何謂是行相?就是「思量」為此識的作用,以末那而言,思量為性為相,思量又名為意,其實八個識皆稱意及皆有思量,以作用殊勝而言,祇有末那識稱「思量」。以下把八個識思量作用分別四種,第一:非恆非審思量,指前五識既不恆常也不審察;第二:審而非恆的思量,指第六識有思量作用,但有時中斷;第三:既恆又審的思量,指第七識恆時相續而且審察思量;第四:恆而非審的思量,這個指的是第八識,此識無始以來恆時相續而不審察。 由以上來看,唯有第七識是「恆審思量」,它堅持執取人我相為真實,又執於法我相為實法,真是二執俱通,因為第七末那識不瞭解第八識也是因緣生起之假法,以阿賴耶識執持根身、器界,故執我法為實有,再則有情眾生皆各有八識,都以末那識執著自我,因為執著自我,所以都以我為中心,凡事就會產生取捨和分別,只為自己利益,不顧及他人安危,盡做出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這我執大魔確實可怕。為何眾生一直在生死苦海中相續輪迴不斷,自千萬劫苦無出期?如何才能打破這我執之魔障,進而證得二無我空智,把第七末那轉識成就為上品平等性智呢?請繼續往下看吧! 現在先講一下第七末那識為第六識的染淨依,前回有談到四惑,就是根本煩惱:我見、我愛、我慢、我癡和八大隨煩惱心所,這四惑八大相應而起,就使這個本是無記的第七識成為染污識,所以末那識稱為染污意。在唯識學上是以第八阿賴耶為本識,前七識通稱轉識,因為前七識都是由八識阿賴耶轉變生起之故,前七識雖然同稱轉識,但彼此之間又有相生為依的關係,就像第六識以第七識意根為所依,第六識得以生起,前五識又以意識為所依(分別依),前五識才得生起,因此前七識對第八識而言,稱為七轉識,前六識對末那識而言稱六轉識,這是約前六的染淨轉易而說的,因為前六識的轉染轉淨,全受末那識的影響也。 緣空 |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
![]() |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 |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