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人都把知見和見地混淆,不知二者的差別。其實「地」是果位的意思,「見地」是指初果的證量;初果人已斷邪見,不於任何境界退失正見,所以稱為見地。知見,則是比量和聖言量,修行人雖然知道了,但是有時候會忘失,沒有辦法用知見改正自己錯誤的心態。 「見地」,指初果。「薄地」,則是指二果,貪嗔淡薄之意。「離地」,指三果,貪嗔永離之意。「畢地」,則是指四果,我執已斷,解脫道的功課已修學完畢,證有餘涅槃,死後不再輪迴,則是無餘涅槃。以上是解脫道的四個次第。 另外還有佛菩提道,則是以明心為第一個次第,明心不但是大乘見道,也同時證解脫道的「見地」,然後陸續深入,直到究竟成佛。解脫道的教法都已經公開了,但佛菩提道的教法,則是秘而不宣的。如蓮生活佛說:「義密不可宣,心之密,上乘的奧義,境界未達到者不可宣示,須自己親證,超越語言文字之甚深境界的,不可用世間常理來推斷的,為免眾生妄生毀謗的,所以才密啊!」(「虛空中的孤鳥」139頁) 這裡面最重要的仍然是「見地」,它是大乘、小乘共同的基礎,凡聖的分野。如果沒有見地,卻吹噓證量,一定會落入有所得的境界法。 蓮生活佛提到一位索南仁波切,自恃有雄天和大鵬金翅鳥為護法,而與蓮生活佛鬥法,正是:「不向真如識本性。空負一個法王身。未開菩提承當去。爭強鬥勝怎成真。」(「咒的魔力」82頁)索南仁波切不識自己的自性清淨心,不離凡夫我見,修持神通法本事高強,不但無益於解脫煩惱,反而助長他的我執,而觸犯密教根本戒律「自矜勝法,忘失密意」。 修持密法的人,在精進的同時,往往隱含想要超人一等的動機,以這種錯誤的心態學法,當然會逐步踏入魔道。為了避免這種危險,修行人應該經常檢討自己學法的動機,最好能夠先見道,具足見地之後,就不會誤入岐途。 臺灣 岳靈犀 |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 |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 |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