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句話並不是講修定的方法,而是指清淨本心本來就不取相,本來就是不動,一切的眾生皆是如此,不是靠修行才變成這個樣子;如果還要修定,才能使其不取相,那個是意識,不是清淨本心。這個知見極為重要,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所以參了很久,始終無法見道。以下再引《佛藏經》〈念法品第三〉做為證明。 「念佛名為破善、不善一切覺觀,無覺無觀寂然無想,名為念佛。何以故?不應以覺觀憶念諸佛,無覺無觀名為清淨念佛。於此念中乃無微細心心念業,況身口業?又念佛者離諸想,諸想不在心。無分別、無名字、無障礙,無欲、無得,不起覺觀。何以故?舍利弗,隨所念起一切諸想皆是邪見。舍利弗,隨無所有,無覺無觀,無生無滅,通達是者,名為念佛。如是念中無貪無著,無逆無順,無名無想。舍利弗,無想無語乃名念佛。是中乃無微細小念,何況粗身口意業?無身口意業處,無取無捨,無諍無訟,無念無分別,空寂無性,滅諸覺觀,是名念佛。」(此段經文刊於362期「真佛報」13版) 白話解釋:「念佛,就是要破除一切覺觀,甚至連善的覺觀也要破除,無覺、無觀、寂然無想,稱之為念佛。為什麼呢?不應該以覺觀的心來憶念諸佛,無覺、無觀稱之為清淨念佛。在這種念當中連微細的心、心念的業行都沒有,何況是身業、口業?念佛的人離開各種想陰,想陰不在清淨本心裡面。清淨本心沒有分別、沒有名字、沒有障礙、沒有欲望、沒有獲得,不起覺觀。怎麼說呢?舍利弗啊!從意根作意而起的一切想念,都是邪見。舍利弗啊!隨順這個一無所有的東西而修習無覺無觀、無生無滅,通達這個道理,稱為念佛。在這樣的念當中沒有貪著,沒有順境、沒有逆境,沒有語言文字相,也沒有想陰。舍利弗啊!沒有想陰也沒有語言文字相,才可以稱為念佛,其中連很微細的念都沒有,何況是粗糙的身口意業?沒有身口意業的地方,當然沒有取捨、沒有諍訟、沒有念、沒有分別,這是一片大好的寂滅道場,沒有現象界諸法種種的屬性,完全沒有覺觀,這樣就叫做念佛。」 這段經文講念佛,可是卻放在〈念法品〉,因為它所講的「佛」是法身佛。法身佛從無始以來就遠離一切覺觀,本來就沒有欲望、沒有想念;這和意識的體性是全然不同的。意識必與法塵相應,即使沒有語言文字相,仍然是想陰。如果意識不起語言文字就是清淨本心,一切鳥獸、初生的嬰兒均應已悟。再者,世尊演說佛法,明明有語言文字相,為什麼要說:「如是念中無貪無著,無逆無順,無名無想。」可見除了意識、意根的心行之外,別有一個無念的心同時存在,明白這個無念心,才是真正的念佛、念法。 本來無念的心,唯識學稱之為第八識,因為祂的行相微細,諸經中又不曾明說,因此很多人都弄錯了。例如緣空師兄在〈唯識名相〉中說:「第八識也是因緣生起之假法」,在〈唯識三十頌論〉(以上二文均張貼於TBSN討論區)又說第八識有自證自分,二者都是錯誤的臆想分別,已墮入非量,違背《佛藏經》所說的:「諸法實相」和「無覺無觀、寂然無想」。若不捨棄這種錯誤的知見,永遠沒有見道的機會。 岳靈犀 |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 |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 |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