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言堂》
中觀之道──再談「葷」、「素」問題

蓮生活佛在「靈機神算漫談」的「與鳳林宮媽祖論道」一文中,記述聖母媽祖開示:「人若貪著雜食,必養六情,六情生,則靈根必滅。」聖母又說:「現今男女,平日談養生,無非進補,造無量諸罪業,起一些妄想雜念,如此罪業尚不能消除,又何能談到養生?」

清揚濁墜乃自然之現象,葷腥肉食濁氣較重,吾人既然有心修行,當然志在靈性的清淨光明、昇華;但是為何仍有部份名為「實修」的行者,仍然執著葷腥重濁之味,無法稍微割捨,說穿了很簡單,「食色性也」!口腹之慾,放下實難!

當然,在佛菩薩及開悟的聖者眼中,葷素是不二的,(世界萬象妙有,緣生緣滅而已,自性妙空,一切平等無礙,何來分別妄想執著)這應是師尊堅持真佛弟子「葷」、「素」隨緣的基本理念。就是要我們先斷分別執著之心,然後隨緣受食,不貪不求,重點是一定要「超度」,以清淨慈悲念力、結手印、持咒、觀想佛光加持,助畜靈超脫飛昇,再誠敬觀想廣大供養菩薩、護法後,以惜福、感恩的心,歡喜攝受。

如此超然的密行理趣,凡是真正實修的行者都懂。不過,我們還是會聽到這樣一些說法:「說什麼道場吃葷不莊嚴,不清淨,無法讓社會認同,好像吃葷是一件多麼傷天害理,大逆不道,見不得人的事……」

「難道對根本上師沒信心嗎?」

「我們大可不必理會龐大『吃素』的宗教主流,真佛宗的法脈,師尊的理念必將成為未來真正的主流,我們不宜妄自菲薄,心理殘缺,畏首畏尾,毫無自在尊嚴,我們不用等待別人對『葷』『素』不拘理念的認同,被葷素問題困的動彈不得,一提到吃葷,馬上自我蛻變為邪魔外道……」

基本上,我們認同、讚嘆以上某些義正辭嚴的觀點,問題是「事在人為」—見過某些「實修」的道場,某些「真佛行者」,曾經酒肉不拘,葷黃不忌…「燒酒雞」…xo、「酒鬼」、「宮廷秘方」…等等一概「隨緣」,紛紛攘攘,樂此不疲,眾等相習成風,一切視為理所當然,理直氣壯,渾然不知懺悔虔誠自省,是否已經「背道而馳」。如此這般,請問清淨心在那??大享口福,談笑風生,意興風發之際,真的「不貪」、「不瞋」、「不執」、「不惑」了嗎?這就是同門,眾生殷勤繫望佛門中人的清淨莊嚴之形象威儀嗎?這就是根本傳承上師所希望傳承的「身清淨」、「口清淨」、「意清淨」、「以無念為正覺佛寶」嗎?這就是未來真佛密法行者主流的一部份嗎?請記住師尊苦口婆心的教誨—修行的心、行、住、坐、臥,念念要與佛同住,佛號、咒音不斷,念念清淨光明,念念自度度他,慈悲喜捨。

今天真關心真佛宗發展的老同門,老弟子,所以一再不厭其煩的提出「葷」、「素」問題,恐怕就是如此「有感而發」、「愛之深,責之切」啊!

好此道者,永遠會自認為功力不弱,是頭「獅子」,可以自在無礙的遊走懸崖邊緣;他們永遠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來為個人慾望習氣找藉口開解,誤導一批「志同道合」,一起昂首闊步,自信滿滿的「跳崖」。

道場為自度度他之清淨場所,同門善信以虔敬的心來參香禮佛,無非藉著肅穆莊嚴的祥瑞氣氛,洗滌生活奔波之塵累,讓身心安頓,法喜充滿;假如道場之人是如此的「德高望重」、環境氣氛「亂七八糟」,難道不會讓人搖頭嘆息,望之怯步,堵了眾生學佛因緣?

為此我們不得不再三懇切的呼籲,中觀自然合道矣!「葷」「素」隨緣,但是為了靈命修行的助緣,飲食起居要有規矩規律,淡泊,樸素,自然為佳,等上師相應了,本尊相應了,開始修內法了,那時業障清淨,福慧俱足,念力精純,那時適度補充更多營養熱能,更能凝聚熱力,昇起拙火,通中脈,五輪,水到渠成,無可厚非;否則妄言進補、酒肉助長欲望濁火、濁上加濁,濁火亂竄,妄念不止,永無寧日,坐都坐不住了,談何成就。

最後,我們再引師尊近期新書中的開示作為警惕:「喝酒吃肉要看功力,功力不夠,等著下金剛地獄吧!」「修行不修心,大陰山王處,也可能是眾多真佛行者的歸宿。」

蓮村法師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