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與養生》
神經衰弱易百病叢生
.中醫師繆錦濤.

很多讀者來函訴說自己感覺到身體越來越弱,總結其症狀為,感到困倦、注意力不易集中、記憶力差、有時頭昏腦脹、全身酸軟、四肢乏力、腰酸背痛、嗜睡又半睡半醒、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貧血頭暈、血壓低(其實血壓正常)等等。其中有些更表示對自己身體健康已灰心失望,生不如死,是否有常規以外的新方法幫助他們。方法是有的,不過並非新方法,而是傳統的「心病還需心藥醫」的方法。

近幾十年來,在繁華如香港等大都會中,醫學界漸漸地察覺到有一種患有心理病的人,以肉體生理所感到的痛苦,代替心理上不安來求醫診治,同時也不斷投訴醫生沒法解決他們的痛苦。但經查實他們的身體未必有實質病變,只是在神經感官上出現了問題。也就是說,大多數的病徵,都從幻覺中自我產生,在醫學上稱為「神經衰弱」,是受到精神壓力所引致的一種都市常見病。

神經衰弱病最大的特點,是為了逃避面對精神壓力所受到的挫折和痛苦,而將病徵軀體化,產生所謂「狐疑病」或「百合病」。狐疑病是對人(包括自己、至親和醫生)、對物、對健康等不斷產生懷疑,缺乏信心。譬如醫生或親友會告訴他患的是心理病,他會非常抗拒,儘管內心有所懷疑。但因以為身體上的疾病會引起他人同情,而心理病或精神病等會被別人蔑視和譏笑。因此,不斷投訴自己身體百病叢生,肉體上所受到的痛苦與折磨,而產生所謂「百合病」,得到醫生的診斷以確認其身體出現問題,甚至使用不一定需要的藥物去治療,在心理上一直逃避面對現實。

現代醫學界認為神經衰弱病源於壓力,其中較為明顯的,如工作不順意,經濟陷困境,家庭、愛情之逆變,人際關係差等,遂產生了自我價值的懷疑,對現實不滿,對未來更缺乏信心,惟有借助軀體患病的痛苦,以逃避現實壓力,並藉此以維持個人的自尊。如果讓病情(心理)延展或惡化,將會產生精神焦慮,形成精神病中的精神衰弱。

防治神經衰弱,必須自我減壓,有時需要心理醫生的協助,明白壓力的來源和性質,然後向前看,由零開始,建立信心,了解周圍,了解自己,事事預先安排,確保工作上有成就感和增強人生的滿足感。若要別人關心自己,不如學習去關心別人。惟此,才能卸除壓力,做個健康快樂的人!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