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趙君特稿】日前肆虐美國南部及墨西哥灣的「卡翠納」、「瑞塔」颶風,重新對世人敲響了警鐘。尤其是「卡翠納」特大颶風摧毀了紐奧良的防洪大壩,導致水淹全城,數千人喪生,其慘烈程度與歐洲荷蘭「1953年大災難」如出一轍。 歐洲的荷蘭素以地勢低窪著稱,全國一半的土地處於或低於海平面。1953年2月1日,滔天的巨浪將著名的荷蘭臨海大壩撕開450個口子,海水恣意直入,1900人在睡夢中失去了生命,4.7萬座房屋被洪水卷走。這場荷蘭現代歷史上最大的洪水災害後來被稱為「1953年大災難」,它從此改變了荷蘭的政治、環境和民眾心理。自此,荷蘭就建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防洪系統。此後相當長的時期內,荷蘭人一直以此為驕傲,深信自己將遠離洪災。全民防災、抗災的理念開始在荷蘭深入人心。 然而,近日荷蘭不得不居安思危,開始重新審視本國的防洪系統,並提出了新的防洪理念。在新的防洪大壩修好後半個世紀的今天,荷蘭科學家們逐漸發現,荷蘭土地沉降的速度比預期的要快,海平面正在不斷升高。實際上,在過去幾年中,荷蘭人已經修改了他們有關控制河流沿岸洪水的理論。目前,政府正在討論一項價值達22億美元的計畫,重新設計河流管理控制體系。根據新的理論,荷蘭將不再修建高水壩,而是為河水「留出空間」,也就是允許河與河之間的一些地方定期發洪水,及時釋放因春雨和融冰增大的河水水量。 荷蘭每5年都要對洪水危機和水管理狀況進行一次評估,據專家和政府官員介紹,最新一期5年評估項目將在明年1月份發表研究報告。報告將提出政府對洪水威脅的新的考慮以及國家在應對災害方面的差距等。最主要的問題是荷蘭人口稠密的大城市的撤離計畫不完善。 不只是荷蘭在從紐奧良的災難中吸取教訓。許多歐洲水利和工程專家說,在未來數年,歐洲面臨的最大自然災害就是洪水。全球變暖使河水水量增大,而這些河流的沿岸大都是人口密集的城市。在許多國家,災難性毀壞和死亡的潛在危險性非常高,為此歐盟已經準備出臺一個全歐洲範圍的水管理和洪水控制指導方針。 1953年的風暴也襲擊了英國。在泰晤士河兩岸,300人遇難,大批農田遭損毀,倫敦市中心幾乎遭遇滅頂之災。此後,英國人建立了更好的常規潮汐資料檢測網路,從北海直到泰晤士河上游;並在泰晤士河口建立巨大水門,平時潛伏水底,一旦大潮來臨則升起抵禦;工程師還設計了吸力柵欄,減低河水氾濫時形成的衝力。 義大利威尼斯在1966年洪水之後,市政府發起了「摩西計畫」,計畫依託亞德里亞海海底,建造78座巨大水門,當危險的大潮湧起時,這些門也隨著升起,將巨浪擋在城市之外。這項工程耗資45億美元,預計2010年完工。 南亞孟加拉國,即便在比較貧窮的情況下,人們也想出了實惠方法。1991年颶風帶來的大潮造成該國13萬人死亡之後,在國際慈善機構幫助下,孟加拉建造了數百所位於高支架之上的混凝土避難所。這些建築在最近的大潮中救了數千民眾的生命。 |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 |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 |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