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放大鏡》
是否穿制服上學 東西方教育家各有省思

【本報訊】向來高舉自由主義大旗的北美,除少數私立中學及教會學校,大多數學生都穿著便服上學。然而近來美國與加拿大專家檢討教育制度是否過於放任時,不約而同提出中學生穿制服的構想。

無獨有偶,近百年來強調紀律與訓練的中國教育,不論中、港、台學制,公私立中學都要求學生穿著制服,最近卻受到西方人本主義影響,把解除髮禁及爭取不穿制服,視為尊重自由校園民主的起步。

來自台灣的陳同學,今年秋天即將升上十一年級,她就讀的溫哥華列治文倫敦中學為一所公立學校,對學生服裝沒有任何限制。不過陳同學反而嚮往有制服的中學生活,她從方便角度思考,認為如此就不必每天為挑衣服而傷腦筋。陳太太也贊成女兒看法,認為學生應該專心念書,穿制服整齊乾淨不需煩惱衣服搭配,可節省寶貴時間作更多其他事情。

加拿大除少數私立中學有制服規定,大多數公立學校並沒有特定要求。過去反對制服者最重要的論據基礎為:制服抹殺學生表達個人特色的自由。最近卻有很多反省檢討聲浪,認為個人特色並非藉由外在服裝表現,反而容易讓學生更加有榮譽感與向心力。

1994年美國加州長堤學區率先實施制服規定,第一年學校犯罪率就下降22%,長堤學區頓時成為全美典範。支持者認為穿著制服,有助維持學校及課堂秩序,學生出席率及成績也連帶好轉,且穿制服不會形成服裝比賽,也不會凸顯貧富差距,對防止幫派及維護校園安全,具有積極正面影響。紐約市則有75%學校硬性規定,學生必須穿制服上課。

台灣早期髮禁規定為男生理三分頭,女生耳下一公分,男女都不可染或燙。1987年改為各校自行規定,但髮禁依然存在,隨著時代演進各校有較為寬鬆的規定,但是直到2005年大部分中學仍不允許長髮或燙髮。

隨著時代演進,台灣教育體系從中央集權逐漸下放權力至地方,教材、教法、服裝儀容改由各校決定,規定更活潑、更為人性化,很多學校甚至允許學生週末穿便服到校上課。對照北美學校興起一股制服熱,不禁讓人有風水輪流轉的莞爾。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