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村》
吃在溫哥華
──「風尚」中餐廳的經營理念
文╱林幸瑩

(文接第601期A4版)

郭先生介紹說,目前「風尚」的服務人員有十三位,雖然不像坊間傳言的打「俊男美女」牌,但都是他親自面試並錄取的,而且他們全都是工讀生,由於年輕,工時又不長,無怪乎個個精力充沛並笑臉迎客了。郭老闆說,他用人過程很重視其動機,總希望他們除了賺錢外,也能對這份工作有興趣;一旦錄用後,他還會親自給員工上課,課程包括菜的製作過程、不同國籍的客人背景介紹、基本禮儀、培養服務默契……。而平時在管理上,他也會主動去關懷他們的私生活,諸如學校功課、未來規劃問題等。

「風尚」很值得一提的是「股東制」,除了老合夥人黃先生和李先生外,這五年來,陸續又加入了幾位股東。郭老闆說,這些股東一直都是在風尚幫忙的員工,從洗碗、切菜學起,經過長時間觀察,認定品行、能力後,即邀請他們加入成為合作的對象。其實,前述的黃、李兩位先生,也是郭先生當年在做泡沫紅茶時,依此模式所結識的事業夥伴。「由員工到股東」,這似乎是郭先生凝聚人心與很有遠見的用人高招了。

看到這裡,或許很多讀者會想說,這位郭老闆應該是天之驕子,事業上,尤其財務方面,肯定是獲得家人大力支持的。事實上並不然,「風尚」的大筆投資基金,全由郭與朋友合力張羅。郭先生說,這就是他的幸運處,雖然他是家中的么子,但父母一直以來就給他很大的自由,讓他能夠從生活中自己去歷鍊和成長。

譬如,郭先生在開店期間,也認識很多來自大陸的食客,並常獲邀盼一起合作事業。兩年前他動心了,還親自到大連考察了一年。但透過這次經驗,郭先生體認到「平衡」人生的重要。他說,以前總覺得賺錢不嫌多,越多越好,但到大連後,每天逃不掉的應酬、喝酒,以及碰到的一些不文明現象,讓他體會到在賺錢之餘,還要擁有健康的身心與環境,才是更有意義的。所以回到溫哥華後,看到這塊優質的僑居地,在當地政府有遠見的規劃下,自己的理想正在逐步實現,他更懂得何謂「惜福」了。

我曾在南美洲第一大城聖保羅僑居很多年,所以中國餐館也認識一些。有一次,我那位在巴西出生的外甥女堅持要我帶她去某家中餐館吃飯,途中,她告訴我:「阿姨,我的朋友都很喜歡這家餐廳的菜,但卻不敢去,因為我們中文字認得不夠多,菜點得很慢,所以常常遭老闆娘瞪白眼或叫罵。」我一聽,覺得怪有趣的;外甥女接著問說:「阿姨,中國餐館是不是越有名、越好吃的,老闆越會罵人?」這一下,我卻無言以對了。

其實,這位老闆娘的態度,我是可以體諒的,想想每天為了生計忙得暈頭轉向,不得空閑,在身心極度疲憊之下,即使食客盈門,就是個性再好的人,她也難再擠出一絲笑容應對了。

在這一方面,郭先生似乎就拿捏得很有分寸。他說,「風尚」開業第一年,他也是一個禮拜七天守在店裡,但以後時間就越來越少了。他覺得整天待在店裡,會讓人的眼界受到侷限,無法跳脫開環境去看事情,所以有時他寧可到離餐廳不遠的辦公室,去充實自己或做些更長遠的事業規劃。另外,身為老闆的人,若能夠不事必躬親或亦步亦趨,將可給員工更多的機會與空間,去從工作中汲取寶貴的經驗和學習,這對餐廳利益而言,應該也是樂見之事了。

華人移民海外,在陌生的異域裡,只要有能力,開中餐廳總是不錯的生計選擇。本文中,「風尚」餐廳的靈魂人物郭老闆,儘管年紀不到三十歲,其經營理念與實務,確有值得同業學習之處。就像郭老闆所言,餐廳的服務是全套的,環環相扣,每一細節都要配合良好;而他的最大願望,就是希望每位造訪過「風尚」的客人,在日後回憶中,都還能留有美好溫馨的印象。

(續完)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