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新聞》
鼓勵代責罰 勿輕言放棄
華人子弟學中文需耐性

【本報訊】鋼琴老師陳文文與先生12年前從台灣移民溫哥華,女兒黛博拉到加國時還未滿月,兒子馬修在本地出生成長,他們除了外貌長得像華人以外,思想觀念與一般加拿大人無異。

從女兒念幼稚園開始陳文文就教導她學習中文,並拜託朋友從台灣帶回各種認字卡及中文教材書籍,儘管黛博拉努力認真卻仍然一中斷學習就忘記,無法達到父母期待像台灣小朋友的程度。

由於中文學校每週一次課程學習時間太短暫,陳文文帶著小孩參加中文教會活動,藉由與說華語的叔叔、阿姨們接觸交談,創造家庭以外的中文學習環境。

目前就讀小學6年級的黛博拉,中文程度達到僑委會海外華文教學同年齡水準,相當於台灣小學4年級程度,但是同一套中文教育方式,對兒子馬修卻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有趣的是,儘管馬修法文程度不及同年齡小孩,他卻不肯放棄學法文反而更加努力,原因是學校同學都在學習英法雙語產生參與感;反觀中文學習過程慢並且現階段感覺派不上用場,因此大大降低學習意願與興趣。

陳文文指出,很多華人家庭父母以為把子女送到中文學校就能學好中文,沒有花額外時間輔導鼓勵,就連在家裡也是用英語而非華語交談,子女學習中文一遇到障礙就放棄其實十分可惜。

不久前陳文文帶著兩名子女回台灣,他們才大開眼界發現中文其實十分有用,不論是逛街認路標、到夜市購買小吃、或與親戚交談都必須使用中文,學習中文的興趣與動力大為提高。

陳文文以過來人經驗建議華人家長,應調整心態避免要求過高,子女學習中文時應以鼓勵代替責罰,即使遇到困難也不要輕易放棄,多提供純中文的環境讓他們有機會運用所學,例如參加暑期中文夏令營或來一趟中國尋根之旅,相信學習中文將能成為子女成長過程中的美好回憶。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