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五燈會元即是「傳燈」、「廣燈」、「聯燈」、「續燈」、「普燈」。法王蓮生活佛盧勝彥文集第195冊「拾古人的牙慧」中,作者重讀五燈會元之四,這是一本充滿禪味的書,作者用心良苦引用禪師的典故,啟蒙佛子們,教導佛子們如何依怙佛陀的法,去認取「真如」。以下為大燈文化網站讀書會交流讀書心得。 1. 在「逃逃逃逃」這一篇文章,請用簡單一句回答:「既然明白無所得,那還修行什麼?」 rita高答:明白歸明白,做是另一回事。想要逃避的人是心虛,有太多事影響,有心理障礙,不想碰壁,只好選擇逃避。所以認命點,乖乖去修行,修到心?沒有障礙再說。 kpsia518答:明知「無所得」,但未必就真的辦得到無所得。就如龐公所云:「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要時時「薰修」,鍛鍊自己,鍛鍊出那種無心於萬物的定力及慧力,這才能真正的實踐「無所得」。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真正明白了「無所得」,才能真正實踐六度萬行,而且能實際去實踐「無所得」,才是真正發菩提心。 蔡丹薇答:從修行中才能體驗到何謂「無」,何謂「得」,當行者真正明白到「無」與「得」這二個字的時候,一切都很滿足了,就真的無所求了。像六祖慧能講的,「不思善不思惡。」修行只因為還有「我」,若無「我」就無修了。 ccluo答:這就是黃蘗禪師說的:「常禮如是事。」 Mandala答:修了才能證明「無所得」。 王駿榮答:修好玩。 曰新答:生命是道場,修行是藥,若是沒有生病,就不用吃藥了,但是還是要在道場中體驗、磨鍊、印證與微笑。 minsu答:因「無所得」,所以修行。 2. 在「不為別事」一文中,我問大家:「你們跟著蓮生佛學佛,學佛那麼久,學到什麼?」 蔡丹薇答:唯有借用黃蘗禪師一句話:「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常禮如是事。」猶如師尊說:「佛不是學來。」,師尊是要弟子「悟出來」。所以跟著蓮生佛不為別事而學,是為人生第一真諦的大事而學。 Mandala答:好好吃飯、好好睡覺,不為別事。 minsu答:學到了知佛、親佛、禮佛、見佛。 王駿榮答:沒學到什麼。 3.在「且說盧師尊在何處」一文中,你看見「盧師尊是幾歲」,你看見「盧師尊右手有什麼?」「左手有什麼?」大家答答看。 Mandala答:「盧師尊是幾歲」「盧師尊右手有什麼」「左手有什麼」把疑問句改成肯定句來回答即可。 蔡丹薇答:「且說盧師尊在何處」;非非處,盡虛空,遍法界。「盧師尊是幾歲?盧師尊右手有什麼?左手有什麼?」世人之見;從古至今,這是一種自然形相,正如「日出東方,月向西墜」,是有生有滅,是一種循環。但黃蘗禪師認為,「身心任運,不是何不一生,隨意而生,這正是,因無所住,而生其心。」 minsu答:五佛冠、童顏安持、右手持地、左手持缽、缽裡是光明海。(但目前還觀得不清) 王駿榮答:無量壽佛是幾歲,左右兩手什麼都沒有。 4.「趙州和尚踢館」一文中,請問,「正眼是什麼?」 Mandala答:如師尊不說正眼、邪眼、真眼、假眼。這正眼就用「如如」來解釋。 蔡丹薇答:是「慧眼」。 minsu答:看不到正、看不到非正的那個。 王駿榮答:正眼是正眼。 5.讀完這本「拾古人的牙慧」的書,自己領悟些什麼? Mandala答:拾了古人牙慧,也還給了古人,原來自己無得也無失。 minsu答:無聊時去打打牙祭,閒時去喝喝茶。 王駿榮答:序中提到借燈,然而有借有還。 蔡丹薇答:讀完這本書,自己覺得書內涵義深奧精彩,句句禪味濃濃,機鋒密密。尤其是「雙手攤開」那一篇文章。禪師所提問的問題,正是「妙極,難極」。從師尊出關後,師尊的文筆快如火箭,讀者還沒參透書中問題,作者的新書已面世了。 不管怎樣,眾生真的很幸運在書中「拾」到了蓮生佛的佛慧,也「借」了佛的燈,雖然自己愚自知,但,自己有堅定的信心,只要皈依蓮生佛及依怙蓮生佛的指點,一定會找到入手之處。 |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 |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 |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