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當老師比當媽媽有成就感
──訪臺灣SUPERPOWER林杏紅老師
文/本報記者曉曉

(文接673期第11版)

另外,這個身心狀況不佳的孩子也不熱衷參加校外教學,但林老師總是積極鼓勵他,並在同學中徵求自願的小天使來幫忙照顧他。譬如時間到了,小天使就要帶到老師面前吃藥;吃飯時協助他盛飯、挾菜;還要幫他背包包、陪他玩遊戲等。所以這個孩子在國中三年中,愉快地參加了每一次的校外教學活動。有一次,全班同學加上家長,總共六十個人一起去烤肉,參加的家長還設計了很多活動,玩到一半時,這孩子的爸爸突然不見了,原來他興致大發,回家搬來了卡拉OK讓大夥歡唱。據了解,在這個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爸爸一直不太能夠接受這樣的孩子,所以媽媽很無助;但那天這個爸爸看到了孩子與同學高興地玩在一起,也覺得自己的孩子居然進步了很多,所以終於願意接受孩子不夠完美的無奈現實了。

教師生涯原是夢,當然也會碰到不如意的事件發生。林老師自認是堅強勇敢的人,所以除了教書前兩年遇到挫折會掉淚外,接下來就很少了,但有一次她倒是真的傷心地哭了。

那是一個出自傳統家庭的孩子,父母離異,受到爺爺的過度溺愛。畢業前,這個學生因為抽煙接連被記大過,林老師深恐他無法畢業,乃主動與爺爺聯絡,希望家人幫忙勸勸孩子,卻未被接受。一日,爺爺怒氣沖沖地來校,指責老師「欲逼愛孫走死路」,並在辦公室中動粗,當時雖立即被其他人拉開,但讓林老師潸然淚下的是,一向待之如子的那位學生,竟然回頭說:「爺爺!我們走!不要理她!」當時正逢下課時間,很多人圍觀,但林老師自認心安理得,沒做錯事,所以擦乾眼淚,就回到班上,繼續接下來的兩堂課了。

總之,林老師慨歎,現在的孩子實在不好教!做老師的,除了要不斷反省、提升自己的修養和專業教學能力外,做家長的也要給予老師肯定,否則大家挫折感越來越重,受害最大的還是學生了。

《當老師比當媽媽有成就感》

育有一子一女的林老師,也有滿腹的「媽媽經」。她認為:「易子而教,很有道理。」「在我還沒有當媽媽之前,我會用非常高的標準來要求我的學生;但當我做了媽媽以後,我發現即使用了很多心,我的孩子還是沒有辦法達到我的標準,這時我就非常能夠體諒家長的心情,也能夠容許學生的一些錯誤,及讓他們在錯誤之中學習成長了。」的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容易看到一個家庭裡面,父母都是用同樣的心,但各個孩子的發展卻完全不一樣,有的可能很聽話,有的卻非常叛逆,所以做父母,有時真的是很無奈。

年輕時,初為人母的林老師,對自己長子宗軒用的是傳統嚴格的教育方式,她說:「我每天陪著兒子讀書,每一個科目都自己教,並幫他做預習及考試,就像個全能的補習班。」只是這樣的效果卻很有限,事倍功半。「因為是我在幫孩子唸書,讓他養成了被動的習慣;當然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你可以這樣掌控他,但等他慢慢長大,開始有思想、獨立人格的時候,他會反抗,你也會覺得越來越無助。」所以現在林老師會建議家長:儘量不要教自己的小孩讀書,因為我們教別人的孩子較有耐心,但教自己的孩子時,脾氣一下子就來了,而小孩子害怕有壓力,就會拒絕學習。這種高壓的教育方式,也會阻礙孩子的正常發展,結果可能是陽奉陰違,我們反而看不到孩子的真實面。

後來,林老師想開了,她說:「孩子也幫助了我的成長,我常講自己的教育方式:以前是法家,嚴刑重賞;後來變成了儒家,心柔軟了;現在則是道家,不強作妄為。我覺得很多事應該順天而行,不必太執著、太勉強。」所以林老師的小女兒雨庭就幸福多了!雖然和哥哥相差四歲,但媽媽讓她在學習上有充分的自由空間。每當雨庭提問課業上的問題時,林老師除了回答國文科的問題以外,其他的均建議孩子去詢問老師,或自行上網查閱資料,使得孩子養成更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

迥異的教育方式,當然造就不同的性格。林老師發現,宗軒在學校不擅發問,遇到事情的應變能力也比較差;雨庭就強多了。譬如下雨天同樣忘記帶傘時,宗軒可能就淋著雨回家了;雨庭則會探問哪位同學順路,然後請求一起撐傘回家,若同學家先到,她還會借傘撐回家來。林老師記得,有一次,唸國中的雨庭向學校老師毛遂自薦,說要參加臺語演講比賽。她聽到後很驚訝!因為女兒只會一丁點臺語,卻有勇氣報名,於是只得開始積極地訓練她,結果竟榮獲全校第一名呢!

因為自身有過不同育子經驗的深切反省,林老師覺得「自己教孩子,效果是很差的。」她建議家長不要為孩子做太多事,或管太多。當孩子來問的時候才給意見,因為此時他才能真正地聽得進去;當他不想聽的時候,就是講一百遍也沒用。林老師說,有時也很想跟孩子講些什麼,但最後總是提醒自己:給意見而不強制。千萬不要流於囉唆呀!

林老師總結說:「『當老師比當父母有成就感』。因為小孩子通常只會跟爸爸媽媽生氣、頂撞,卻對老師心懷敬畏,比較願意聽老師講的話。」所以她常常講,親師要站在同一陣線,才能幫助孩子、導正孩子;如果親師是對立,這個孩子絕對教不好!

《別當「直昇機父母」》

統計資料顯示,目前臺灣約有六百萬「直昇機父母」。所謂「直昇機父母」意即:無所不在、無所不管,在孩子的上空盤旋,介入孩子一切的父母。這個名詞最早出現於1991年,當你經常沒事往學校跑,幫孩子看頭顧尾,為孩子安排各式各樣「為他好」的補習、活動,深怕他們輸在起跑點時,你就是「直昇機父母」了。據悉,這群過度關注子女未來的家長,已對臺灣教育產生深刻卻可能是負面的影響。

林杏紅老師也指出,站在家長的立場,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心目中的寶貝,但是「愛之適足以害之」,過度的愛只會害了孩子。所謂「愛」,不是什麼都幫他做好,因為孩子不是家長的複製品,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若完全照父母的去做,他就不是他,而是一個傀儡了。所以有時也要讓孩子有自由的空間。林老師說,她自己已從傳統的觀念中慢慢修正,所以現在她尊重孩子的選擇,雖會給建議,但要他們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可歎的是,現在的父母大都是「孝子」,什麼好的都留給孩子,以後孩子孝不孝順也不曉得。林老師覺得每個人應該要多愛自己一點,不要讓孩子養尊處優,要灌輸他們「要享受就要自己去賺錢」的觀念,不要對父母予取予求。林老師也鼓勵家長讓孩子去當義工,多體驗一些生活感受,並學習更多東西。平時大人自己的言行也要特別注意,儘量給孩子正面的東西,否則孩子會有樣學樣。

「教育是一種良心事業」,林老師動容地說:「我不曉得怎樣幫助我的孩子,因此真的很希望孩子能遇到很棒的老師,遇到生命中的貴人,但這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我一定要做別人的好老師,要認真做一個很棒的老師,因為這是一個同理心。我希望老天爺如果看到我這麼認真的老師、這麼用心的媽媽,也能讓我的孩子遇到一些生命中的貴人,這就是做母親的心願啊!」

(續完)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