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角鏡》
明就仁波分享快樂的秘訣

【本報訊】經科學檢驗、被美國「時代週刊」譽為「世界上最快樂的人」的詠給.明就仁波切,日前分享快樂秘訣,他透露曾為恐慌症困擾十三年,有時甚至想死,「都是靠禪修才變得快樂。」

明就仁波切三歲時,就被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認證為十七世紀著名的禪修大師詠給.明就仁波切的第七世轉世,也被頂果欽哲仁波切認證為恰傑•甘珠爾仁波切的轉世,然而他從童年起,便時時感到恐懼焦慮,每當處於陌生人群,就會心跳加速、冷汗直流,乃至頭痛睡不著。

「那十三年,我每天都覺得自己會死去。」明就仁波切說,他雖從六歲起開始試圖禪修,偶爾也覺得平靜許多,但自己是個「懶小孩」,恐慌症仍然來來去去,甚至在他十三歲進行三年閉關時,惡化成精神崩潰。

「我後來才明白,要把恐慌症當朋友,用它來幫助禪修。」明就仁波切說,不管是想克服憂鬱症、躁鬱症,都不能只想把它趕跑,「愈和它對抗,它會愈強烈;若是凝視它、看穿它,注意自己念頭的來來去去,這些症狀才會粉碎成片,露出平靜的本質。」

2002年,明就仁波切參與美國衛斯門實驗室「禪定與快樂」的神經科學測試,結果當他處於禪修狀態,大腦中屬於快樂區域的神經元活動指數,陡然躍升到一般人的七、八倍,工程師一度以為是機械故障。這段故事由腦神經科學家理查.大衛森於2005年向美國「時代週刊」披露,明就仁波切從此有了「世界上最快樂的人」和「破表仁波切」稱號。

明就仁波切也指出,實驗發現,有禪修的人即使不在禪修狀態,快樂指數也較平時沒做禪修的人高許多。另一個針對一般上班族的實驗也發現,持續做禪修兩個月,快樂指數上升百分之十五。「正確做禪修,會發現心就是一切痛苦的良藥。」

有人問到若對人慈悲,可能無法存活,明就仁波切則表示,短期來看「對人慈善確實會因此失去一些東西」,但長期來說「這對自己、對別人都好,是雙贏的辦法。」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