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看了《真佛報》上蓮花慧君金剛上師「一種忽略的修行」一文之後,我心中頗有感觸,因為我以前也是認為:「只有在壇城之前坐下來持咒修法,修禪定,才叫做修行。」但是長期閱讀了師尊的文章之後,從其中吸取了無上尊貴的禪機,而後才明白了什麼是修道學佛。 以我個人現在的了解,修道學佛並不困難,困難的是一心和堅持。但是實修要從哪學起?我們修道學佛的人,一定要多閱讀佛經,多閱讀師尊的書,要多聽師尊、上師、法師、助教的開示,而且聽了之後要了解經義,知道其中的道理,又要知道如何去實行才可以。只要您懂得實踐,在家出家都一樣可以修行,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修行。 譬如我實在不大會寫文章,沒有什麼智慧,也沒有什麼知識,別人寫一兩千字的短文,既簡單又容易,可能一兩小時之內就完成了,而我寫一兩千字就寫寫停停,可能要一兩天甚至要三天才能完成。我為什麼要這麼辛苦?因為常常寫才有經驗,才有心得,才能改進,這就是寫文章的實踐。 修道學佛也是一樣,當我們明白佛理之後,是多了佛智慧,但是無論我們明白多少佛理,不去實踐就沒有作用。就像很多研究佛學的人,就算他有佛學博士的頭銜,儘管他老兄廣見多聞,知識淵博,可以引經據典,說得眉飛色舞,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說得天花亂墜,金光閃閃,瑞氣千條,舌燦蓮花,但不去實踐,在那裡販賣如來,終究是凡人一個,不能有所成就,就如佛祖說過的一句話「獅子身上蟲」,而已。 事實上就如師尊所說的「連煮飯,掃地,洗廁所,……等等」都可以開悟,這是真實語,只要我們有心修學,一定會有開悟的時候。只是開悟的行者,修學起來比較容易,因為悟道之後起修,是從「根本處」入手,但是要能立斷。然而還沒有開悟的人要怎麼修呢?是否不能修了嗎?不是!沒有開悟的人照樣可以修,可以漸修漸悟,所以佛法分漸悟與頓悟。無論您是在家出家,除非是如大智慧的禪宗六祖惠能祖師能頓悟,否則,漸修漸悟的人佔絕大多數。 漸修的方法,首先入門起修,最重要的是「制心」,師尊說過:「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就如慧君上師文中「周利槃特」,他雖然腦筋不太靈活,佛祖教他一面掃垃圾,一面持唸「掃塵除垢」,他就心無旁鶩地持唸下去,這就是「制心一處」,終究會有成就的證明。因為心是諸行之源,佛祖說「心如彫畫師」,因為心能造天堂,心能造地獄,所以佛法重視「明心見性」。 至於禪門最注重的「見性」,在師尊的著作中有很多提示,只要細心去參,必有所領悟。「見性」是悟而得之,是「明」之,所以「見性」不是修來的。且談談我個人所領悟「明心」的修法,聽過很多人說要「明心見性」,從來沒聽到有人說過,什麼是「明心」的修法。什麼是「明心」?「照見心行」就是明心。但是心不可得,因為心行是現象成意念,意念本空,心行本空。 一、比如我們在修禪定的時候,剛開始心中很明朗,不會胡思亂想,過一會兒心中生起種種意念,這時要有警覺,馬上收心,使心中保持清明,不要隨著意念任意飛馳。 二、比如修法時,不論唸《高王觀世音真經》,或唸師尊心咒,明王心咒,本尊心咒,在唸咒之中不要有雜念,一有雜念生起,要馬上警覺收心,心不可隨意念奔馳(前面說過:「照見心行處」就是明心。心神寧明,起心動念能夠明察,即是明心。) 從以上兩例中,可以了解明心「察覺雜念」很重要。修道學佛的人,在日常生活之中,警覺心一樣非常重要。另外也要懂得道家說的「修心養性」,主要是「修心性」,是無形法。 我們可以在師尊的法會,或著作中,或在顯教法會中,看到聽到種種開示:「眾生有無明習氣,有無始無明,有財色名食睡之病,有貪瞋癡慢疑……等之病。」這種種毛病,不只在壇城中修,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修,儒家說:「吾日三省吾身」,在佛家來說這樣一日三省還不夠。很多毛病都是心理的,要時時反省警覺,時時修正才能進步,所以要將修行融入生活之中,可以這樣說:「救人助人是有福功德,修心養性是智慧功德。」 在生活中,會有很多逆增上緣;學佛的人要有理智,時時修正。生氣的時候要警覺,儘量不生氣;憂愁的時候要警覺,儘量不憂愁;傷心的時候要警覺,不可太傷心;忿怒的時候要警覺,不隨便忿怒;見人爭面子要警覺,不要爭面子;見人狂妄,我們學謙虛;見人愛慕虛榮,要學樸素莊重;見人說謊話,我們學誠實;見人貢高我慢,自己學謙卑;見人起嫉妒心,我們學坦然;見人詐騙,我們學信用;見人忤逆父母,要知孝順;見人忤逆長官,要學尊敬;見人鬥爭,要學謙讓;見人打架,學互相尊敬;見人兄弟不和,我們學敬愛;見人無意義的閒聊,我們多唸佛持咒;見人說是非,我們修口德;見人驕傲,我們學謙虛;見人輕浮,要學穩重;見人矯揉做作,我們學自然;見人奸詐,我們學平實;見人頑固,我們要明理;見人執著,我們學放下;見人吝嗇,要學佈施;見人貧苦災病,要量力救濟等等。無法全部例舉。「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日常生活中種種境相,是修心修德的磨煉和機會。 生活離不開金錢,錢財人生之寶,不可欠缺。師尊教導我們不要貪財,夠用就好,不要為錢財去鑽營。世人喜歡權力名位,求官求名,師尊教導我們,不要執著權力名位,要放得下,不要強求。所謂「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因為行者不在於追求名利權位,主要的是「悟道,明心見性。證道,成佛。」 《道德經》「不盈章」說:(自修方面)「挫其銳」:挫掉自己之銳氣野心;「解其紛」:消除心中的無明煩惱;「和其光」:要修心養性使心神寧明,慈悲祥和;「同其塵」:同眾人一樣過日子,一樣的生活。是這個意思!修行就是:要在生活中去實踐,修正錯誤的心理與行為。 |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 |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 |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