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所說經》
三十七品是道場 捨有為法故
<釋蓮慈金剛上師2002年4月25日《維摩詰所說經》第50講開示>

各位法師、各位同門師兄姐,大家晚安:

今天我們繼續講《維摩詰所說經》第四十二頁,「菩薩品第四」。「三十七品是道場。捨有為法故。」法分為「有為法」跟「無為法」,有為法就是世間法,在世間做人處事,達到世間的成就。無為法就是出世法,求心靈方面的解脫。一個是上界的成就,一個是下界的成就。祂在這裡講的道,是解脫之道。要成就達到終究的解脫之道,你就要修三十七道品,通過有為法入無為法而成道。

修行人需要修持的,「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加起來為三十七道品。「四念處」是「身念處」,身就是身體,觀身不淨;「受念處」,觀覺受是痛苦的;「心念處」觀心無常;「法念處」,觀法無我。當我們對自己的身體過份執著的時候,就必須用不淨觀來對治,當對自己本身太溺愛的時候,要明白覺受到最後都是苦的。心念處要觀自己的心念瞬息萬變,不只是自己,所有的眾生都一樣──無常。沒有可以把持得住的,念念都在轉變當中,故要用無我觀來破我法二執。修無我是一種出離的功夫,產生厭離心,視身體不過是濃血、糞便、唾液這些東西的假合,就不會迷戀。一個人如果沒有出世的觀念,是絕對不能成佛的,頂多得到世間多一點福分,求得做一個比較慈悲比較善良的好人,或是得到天界的福分,是沒有辦法真正出離三界的。

四念處是很好的自我教導的方法,佛陀要圓寂的時候,也是用這句話交待給祂的弟子。阿難尊者問佛,你去世以後,這些弟子怎麼辦呢?我們要用什麼來當作將來的依止呢?佛就告訴他,你就依止這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如果不這樣看,你會很紊亂,永遠不能有超脫的智慧,而被世間的一切所束縛。

以前我剛開始學佛的時候,很喜歡這四句,每天睡覺前,我躺在床上,就是念這四句,直到睡著。每天都要告訴自己很多遍:「身不淨,受是苦,心無常,法無我」,這樣唸下去也是有效的,慢慢的把出離心栽培起來,這是小乘的基礎。修大乘的,也是需要修這種觀念,必須厭離世間的這些覺受,要知道覺受是苦的,念苦很重要。例如有些人來佛堂跟上師學習,他們有的還可撐下去,有的就茫茫然,覺得很難理解,為什麼上師有些喜怒無常。也難怪你們不知道我是什麼意思,你在最樂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壓回來,在最苦的時候,也要把自己提升上來,這就是在調你自己。

(未完待續)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