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期《真佛報》第10版有一篇「有關根本智和佛慧」的文章,主要是補充「根本智」的內容。使我想起我曾經寫過一篇:「不可以錯悟了『平等性』」的短文(764期第11版),文中提到「根本智」。 一個修道學佛的人,有一天明心見性了,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也非常是不容易而可喜可賀的大事,當然我們真佛宗內,明心見性的人越多越好,這是師尊的期盼,也是諸佛菩薩的期盼。也希望佛教之中,明心見性的人越來越多,也是越好的事。 在這裡我必須說明,我對於「根本智」說成是初期的開悟,那是一種方便說。因為當行者研究佛學,明了佛法,如果沒有開悟,可以說一切還是在「中觀,唯識」之內,而「開悟」之後「明心見性」才得跳脫六根一切塵識的戲論,才能得佛的基本智慧。而因為方便說,使人容易得初步的理解,但是不要誤會為,只是一種開悟而已,不是這樣!所以我說開悟之後,還有很多要證要悟的事。 就如文中所說:修行人由資糧位到加行位,再到見道位,于一剎那得「根本智」就是證登初地。也就是說:「身口意清淨的盛聖人,從須陀洹果,再到斯陀含果,再到阿那含果,再到得(根本智)的阿羅漢果。」這就是說:「修行人從資糧位的身口意清淨修起,一直到見道位。等於身口意清淨的聖人,從最初的修行到得須陀洹果,一直證到阿羅漢果的開悟,得根本智。」而我們要知道:證得阿羅漢果雖然明心見性,祂並未成佛。而修道學佛要成佛,一定要開悟,也就是要悟得師尊的「金雞獨立」是何意?有時「哈哈大笑」是何意?祖師說的「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祖師西來意……是何意?」等等。 請看看師尊的《拈花手的祕密》九十六頁「佛佛佛佛佛」一篇的末尾舉例: 「我教人家修密法,一日一修,三修,五修;一座法,三座法,五座法,這只是方便。」對不對?對也是「枉」。不對也是「枉」。 這是怎麼一回事?《金剛經》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修法是應該修,要修到一切法全捨棄,修到無修。修到得了「玄旨」才會明白;修法也是「死」。不修法也是「死屍鬼」。也就是修法修到完全開悟,明心見性,這個時候才會明白,原來是「這箇」,與「修法」同樣的毫無干係。 再回頭來看看前段: 僧人問:撥塵見佛時,如何? 懷岳禪師答:你哪一年得到見佛? 解釋:真開悟者,明白本來是佛,撥什麼!還有撥即未見在,要等到何時開悟。 僧人問:獅子在窟洞中,如何? 懷岳禪師答:獅子是何傢具?(獅子是什麼東西) 解釋:明心見性者,如六祖所說「自性本清淨」哪裡有什麼獅子,獅子是什麼東東?還有佛有獅子,即未見佛性,還在五里霧之中。 為什麼一定要「開悟」呢?因為「根本智」之後還有「差別智」有「一切種智」,「一切智智」。但是無論有多少什麼智,也無論有多少什麼層次,都離不開以「根本智」為根本。師尊以前也說:密教成佛有五智,平等性智、成所做智、大圓鏡智、妙觀察智、法界體性智。也就是說凡是成佛者都有這五種智,因為「佛性等,成佛平等。」 為什麼稱做「根本智」?就是:「一切成就的根源,基本的智慧。」好比我們皈依師尊,而師尊是傳授我們密法的「根本上師」,因為一切密法,一切加持力,由上師而來,比如是「根本智」。還有師尊傳授的密法,有各種不同的法本,可是法中有共法,有不共法,最基本的是共法,這個共法就是「一切密法的根本法」,比如「根本智」。 謹以此文供養師尊。 為什麼稱做「差別智」?就是:「對於一切不同的事情,能夠明白其差別的智慧。」師尊傳授我們很多密法,每一尊的法都有不同之處,能明白其中的不同,好比是「差別智」。又密法之中,有上師相應法,有金剛薩埵四加行法,有各種佛母法,有各種明王法,而法法都有不共法,就是在共法之中而有差別,明白其中的差別,就比如「差別智」。 (未完待續) |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 |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 |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