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接第807期第13版) 「以攝慳貪。起檀波羅密。」慳貪,就是吝嗇、貪心,吝嗇的另一方面也就是貪,因為貪多,所以吝嗇。檀波羅密,就是佈施,以佈施來攝召吝嗇貪心的人,來啟發他們的佛性,去除吝嗇跟貪心的障礙。「以化犯戒。起尸羅波羅密。」尸羅波羅密,就是戒,用戒來教化開解不懂戒律、容易犯戒的人,這就是用戒佈施。「以無我法。起羼提波羅密。」羼提,是一個翻譯的術語,即忍辱波羅密。對於傲慢的人,要教他忍辱的法,即無我法。因為傲慢的人以自己為最大,所以不能忍,如果教他「無我」的智慧,他就會修出忍辱的波羅密,這就是忍辱的佈施。「以離身心相。起毗梨耶波羅密。」毗梨耶就是精進波羅密。去除懈怠,脫離身相和心相,精進到忘記自己的身體跟心理的疲倦,這樣才算是精進。身心相就是覺受到自己的身體累了、睏了、痛了、懶了、餓了等等,動不動就想到這些身心相,就是不能離身心相。「以菩提相。起禪波羅密。」菩提相是指菩提道,以菩提道的方法,來啟發正定的波羅密,在禪定當中啟發不偏不倚的智慧。禪定為什麼要以菩提相呢?因為外道也有修禪定的,但是外道沒有佛法的智慧,只是一味的以呆坐跟禪定來止妄念,沒有菩提道來輔助,沒有智慧般若的法門配合禪定,所以才叫做外道。 「以一切智。起般若波羅密。」一切智就是宇宙間包含最廣大的一切的佛智,而平常的智慧是範圍很小,只適用於一個很小的地方,不能啟發權智與實智。實智是指真實的智慧,權智是指方便的智慧,真實的智慧與方便的智慧合在一起的圓滿的智慧才叫做一切智。所以要用一切的智慧來啟發佈施給他們,令他們發起般若的波羅密。 「教化眾生。而起於空。」法施的智慧,應該是這樣的,一方面固然是要用權教、實教來教導眾生,但是另一方面,在教化眾生時,要起於「空」,不能讓自己與眾生都執著於「有」。用方便方法教化眾生悟入空性,這才是終究的法施。所以祂說,教化眾生一定要起於空,要知道這個法是空性的,只是藉這個法得到你想佈施給他的開悟之道,這是很重要的。因為如果教導眾生,而自己不懂得空性的道理,很容易陷入法的執著當中,這時候教出來的眾生,也是陷於法執當中,是沒有辦法開悟的。所以一定要用最圓滿的大乘的空性之道去教導他們,從這些字裡透露出來,維摩詰講的道理,都是大乘的菩薩道,而不是小乘、二乘。 「不捨有為法。而起無相。」要能夠不捨棄有為的方法,還要記得發起無相。無相之修就是做有為的事情,要以無相為基礎,不要著相的意思。 (未完待續) |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 |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 |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