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師尊在寶悅堂開示時,提及曾渡化一位在台灣富豪榜上赫赫有名的企業家,其妻某日衣著素樸地至某寺堂,有心想學習真佛宗的相關儀軌,然而寺堂弘法人員並未適時接待及引領,甚至讓她留下不甚歡喜的印象,此事真是讓人空留遺憾,多年來仍再次被想起,也許在師尊的心中,或多或少覺得有些惋惜與無可奈何吧!? 而我想到自己也曾犯了一件以貌取人,貽笑大方的事: 有天醫院來了二十多位受檢者,表明要做一般勞工體檢,其中有一位坐著輪椅、衣著平常的年邁婦人,我當時竟自作聰明,自以為是地「仗義執言」:「她行動不便,年紀也那麼大了,你們居然還讓她工作?」結果二十多人異口同聲地回我:「因為她是董事長。」當時我連聲致歉、真恨不得有個地洞可以鑽下去,即使後來董事長的女兒覺得我很有趣,但是事後想起來,仍覺得實在有夠羞赧尷尬的。 我跟我家師兄說:「每天在醫院來來往往的人那麼多,實在很難分辨那個人是不是『大咖』,也很難避免何時會踩到地雷。」他回我:「顧及常人感受、不要有分別心就好。」 據說國內首屈一指的化學公司總裁,喜歡衣著平常地出現在我家附近的傳統市場採買食材,那撿紙箱做資源回收的老婦,是年捐千萬的慈善家,那個老愛嚷嚷著自己家裡有一餐沒一餐的無名小卒,有天居然被大家發現他就是某某期的樂透得主,世界上有許多人讓我們「有眼不識泰山」,究竟是我們的心慣於色彩奪目的表相,以致看不見豐盈的實相本質?還是人們常揮舞主觀意識,將別人逼進印象評定的死胡同?然而人何其渺小又有限,常以自己的角度與思維去評斷別人,眼界有限,往往只有看到人的部分而錯失全貌,加上缺乏人事的深入了解與耐心,只取粗淺表相,必然草率又武斷地低估了別人。 讓人有好印象也許要花費九牛二虎之力,但要讓人有壞印象只需幾秒的時間,也許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加上不經意的態度就足以破壞一切。也難怪職場上的在職教育訓練,需要上一些應對進退的課程,譬如「如何運用禮儀技巧,促進與顧客的關係」、「優質的客戶服務技巧與微笑服務禮儀」、「接待禮儀與溝通技巧」等等,或許弘法人員也可以上一些教育訓練的課程,促進與同門的互動關係,否則師尊今天度了十個人,弘法人員若不懂得應對進退,也可能同時讓十個人流失。 曾經有一個記憶在我腦海裡擱淺,那是多年前有一位弘法人員責罵國外同門的模樣,剛巧在旁聽到細節的我,心裡不禁想;「如果這位同門對真佛密法、對師尊的信心不夠堅定,大概不會再來了吧!?」其實那位同門只是初來乍到,對台灣周遭環境不熟悉罷了,弘法人員平日潛心修行,應該多點慈悲諒解,和顏悅色地對待同門才是,那天連平日悶騷、不輕易發言的我家師兄都忍不住開口幫忙緩頰,事後跟我說:「弘法人員如果要渡眾,這樣的EQ實在不行。」 孟德斯鳩曾說:「我們有禮貌是因為自尊。」因為自尊自重,所以同樣以此態度對待別人,我們修行人無論是同門或弘法人員皆需「平日修慧心、臨事用明目。」修養一顆慧心與一雙明目,讓智慧的心,時時清明;清澈的眼,不受遮礙蒙蔽,才能俯仰無愧於師尊的教導啊! |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
![]() |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 |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