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所說經》
菩薩度生 斷而不離
<釋蓮慈金剛上師2002年9月26日《維摩詰所說經》

(文接第841期第12版)

佛經記載,色界有十八天,無色界有四個境界,越高的層次越快樂,越高的境界也越清淨光明,所以通常當行者修到這種清淨光明的境界時,就不會再想要回到黑暗痛苦的人間。但是菩薩卻不是這樣,雖然菩薩已經證得了四無量心,達到了色界與無色界的禪定功夫,但是祂並不貪著,不會貪於色界與無色界的美好,而想要生於梵天,不再回人間度眾生。也就是菩薩不會一味地住在那個境界,這就是菩薩的心。

「雖行禪定解脫三昧。而不隨禪生。是菩薩行。」證得菩薩的果位,一定是禪定的功夫非常的深,已經達到非常高的解脫三昧。從禪定中得到解脫的意思。如果沒有禪定的功夫,最高的境界只能達到欲界的天人,所以說,要想境界更高,一定要修禪定。只有在禪定當中,才能得到足夠的智慧,得到解脫。聲聞緣覺修禪定的功夫也是非常的深,已經達到了解脫三昧,但是因為祂認為一出禪定就會受到污染,所以祂就進入到禪定的解脫當中不再出來。而菩薩卻不是這樣,雖然已經證得了解脫三昧,但祂不讓自己永遠進入禪的境界,還願意出生在欲界,在娑婆世間行菩薩行。

「雖行四念處。不畢竟永離身受心法。是菩薩行。」菩薩修行的法門除了六波羅密、四無量心以外,還有四念處。這四念處就是佛陀講的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菩薩以四念處的法門來修身心的解脫,從身受心法中領悟身是空、受是苦、心無常、法無我的道理。所以菩薩是依空、苦、無我、無常這四念處來修行,領悟到既然身是空的、覺受是苦的、心念是無常的、一切現出來的法都是沒有自性的,就會產生出很大的出離心。出離祂的身體,出離祂的苦受,出離祂的心念,出離一切法的執著,這就是在去除祂的身心我執法執一切的束縛。所以說行者要修解脫,一定要以四念處來想,才能產生出離。只有身受心法達到一個最大的出離心,才不會執著小我,也不會執著一切大我的法執。但是這裡講,菩薩雖然是專門修出離的法門,但是祂不會讓自己的身心永遠的出離,菩薩不會斷生死,還是會受身,願意出生在欲界,承受身體的出生及一切的痛苦。菩薩選擇進入萬法當中,具有與眾生一樣的心的無常。

(未完待續)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