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池金母洪慈普度救劫經》
第九講
<釋蓮慈金剛上師1996年2月15日講經開示>

各位同修,還有我們的外國朋友,大家晚安!上一堂我們談到觀世音菩薩請瑤池金母講後天修身的道理。

《佛道真理中 金母入世行》

那麼接下來這段話,瑤池金母就跟大家講解如何在人世間行得正,做得正,說得正,所有一切做人的道理。在這裡我有一點感想,我們的瑤池金母是道教最高祖師,一般修佛,學佛的人,學到最後,祂們的靈性達到最高開悟的時候,是成佛;那麼道家修鍊到最後的時候,是成為最高的神仙。瑤池金母是道教最高的神仙,祂的境界,我們先前都有講過,祂的境界是至大無邊。因為道是合於宇宙,是最高、最大的宇宙真理,那麼如果你修到像瑤池金母這樣的話,也就是跟宇宙合一,等於佛的境界。佛也就是宇宙,那麼道也就是宇宙。

所以佛跟道都是成就融合在真理之中,都是佛的境界。我們知道阿彌陀佛是佛,阿彌陀佛是出世第一,祂是出世的,在西方極樂世界,不在娑婆世間,是西方的教主,所以祂是出世最勝。那麼瑤池金母呢?祂是道的至高神仙,可是今日在娑婆世間行道的,就是瑤池金母。所以祂可以說是入世的一位高靈,祂跟阿彌陀佛有一點不同,阿彌陀佛是出世的,瑤池金母是入世的最高神聖。

所以我自己在想,你們也可以感受到,瑤池金母傳下來的經典,除了出世以外,很多時候祂講的都是入世的道理,有沒有?全部都是教人怎麼樣在世間做人處事,怎麼樣行善,怎麼樣實行三綱五常,所以祂這個就是對入世在世間的人最好的道德標準,所以叫做道。

我本人在真佛宗,擔當的職位是很特別的,因為我們的師尊已是成佛,祂就等於是一位阿彌陀佛,蓮花童子是古佛的轉世,也就等於阿彌陀佛的身份。那你知道阿彌陀佛是出世最上,所以蓮生活佛本身,祂就很喜歡出世,祂很不喜歡在人世間待得很久,祂一直說要退隱,有沒有?就是祂這種阿彌陀佛的心性、佛性,讓祂不願意在人世間流連。祂喜歡出世的生活,祂一直想念,祂能夠退隱,雲遊四海,或者是隱居山林,這是祂最喜歡的生活。我們可以從這方面探討到佛的理想。

而瑤池金母祂是入世的。所以,自從我知道我跟瑤池金母有淵源以後,那麼聯想起來也是很有道理,怎麼說呢?因為我一接觸真佛宗的時候,他們派給我的工作是做報紙,你知道報紙是非常入世的工作啊!然後我又做了功德會,就是救濟眾生,關心眾生,是不是非常的深入民間?每一次我們去的地方,都是最貧窮的地方,即使我們自己的佛堂,也是在溫哥華最貧窮的地區,(笑)我們的鄰居都是醉鬼跟流浪漢,(笑)還有很多街邊拉客的,都是我們的「好鄰居」。有一位師兄說:為什麼廟要建在這麼落魄的地方?為什麼不像人家的佛堂,去那高級住宅區?那邊比較有錢的啊!在這邊都收不到錢。(笑)我說:既然那高級的地方都有人去照顧,我們就不用跟人家去擠了。

我覺得,像佛菩薩有各種不同的心性,有的菩薩是度有錢人,有的菩薩是專門度窮人,(笑)地藏王菩薩不是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嗎?所以也是有大菩薩願意在那個地方。那麼這地方沒有人度,我們也就理所當然在這裡,安之如飴啦!我們功德會是非常深入民間疾苦的,如果沒有接觸到民間的疾苦,根本沒法發揮功德會的功能。

所以行善,也是佛菩薩希望我們能做到的事。你學佛學到最後,就是要實踐出來,實行你的善心跟你的抱負,那麼這個功德會,就是讓我們能夠發揮的。瑤池金母既然非常的入世,所以我本人接掌的工作,都是世間的事情,像辦報紙,功德會等。所以是冥冥之中跟瑤池金母的心性相應的。因為祂是非常慈悲的菩薩,祂願意拋棄祂的涅槃境界,不享清福,留在世間專門度這些娑婆世界的眾生。你可以看瑤池金母的廟都是很靈驗的,祂用祂的靈力來問事,來解決眾生種種的生、老、病、死、苦。

這個真的是跟眾生心貼心、手貼手,跟他們是合在一起的,非常的照顧他們。瑤池金母一貫以來,祂的精神就是這樣,跟眾生合為一體。祂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幫助眾生解決所有的困難、疾病跟災難。我們華光講堂能有這個因緣,能在這裡開啟佛菩薩的道場,用真佛密法接引眾生,教他們出世入世的修鍊,又有瑤池金母幫大家解決日常生活中很多的困難,增加他們的智慧,這個就是一種很大的因緣。

《福慧雙修行 功果並鍊達》

所以我們應該在唸經之中,慢慢的,深入一層,體會瑤池金母的心,菩薩的心。那麼在修道過程,我們有密法可以修,在實踐方面,我們有功德會可以讓我們實踐,這個就叫做福慧雙修,在這裡講的就是「功果並鍊」。

在這裡,功德會的會長就是我,功德會的總部就在這裡,瑤池金母在這裡,蓮花童子也在這裡,這個道場都是祂的,所以我們等於是說,全世界你要學修道就在這裡,你要做功德就在這裡,你都不用到別的地方去找更好更完美的道場。我們有天時、地利、人和,所以要朝這個路好好去走。

我們功德會才剛開始兩年,才在起步,可是我們一直在做很多事情,每個月都在做善事。剛開始經費不足,我們小小的做,將來有志一同的人愈來愈多的時候,我們的經費愈來愈多,有更多的貴人伸出他的手,跟我們一起做,我們就會愈來愈大。最近大陸江西,我們就送五千罐奶粉給他們賑災;雲南大地震,七級地震,一百萬人無家可歸,我們捐出奶粉,一萬二千罐,才差二個月,我們就從五千罐,跳到一萬二,所以說這個天時、地利、人和,在佛菩薩的加持下,我們的步伐是非常快的,你們覺不覺得?

因為我們修法和菩薩的加持,我們就可以做到很多善良的行為。大家一起用這個心來做的時候,你們就很快可以有學佛修法的境界出現。因為大家一起來做這個功德,一起來修法,這樣子內外同時做的時候,你們要成就佛菩薩的果位,就會指日可待。我們最近,有些人出家因緣到了,我希望解除他們心理的障礙,跟世俗的牽掛與困擾。所以我會有些話講給你們聽。

那天,有一位師兄來問事房,他說,他的媽不喜歡他來佛堂,我說:為什麼呢?你不是很開心嗎?我看他一個臉都笑咪咪的,他說,他媽媽怕他會出家。(笑)我說:怎麼會有這種想法,你來佛堂不一定要出家,為什麼你媽媽看到你來佛堂,就想說你要出家。他說:因為他媽媽知道他剛離婚,帶著五個孩子,所以覺得他去佛堂很可能就會出家。(笑)可是他覺得很開心啊!我說:你跟你媽媽講,媽媽,我又沒有老婆,沒有人愛我,我來這個佛堂,菩薩愛我,又照顧我的五個小孩,我在這裡才有快活,你不希望你的兒子快活嗎?(笑)媽媽,你又不能給我一個老婆,那我要怎麼辦?你要我整天愁眉苦臉,在家就對著五個孩子,什麼地方都不能去嗎?今天你兒子好不容易有一點快活,你難道都不替他高興嗎?

我自己的親戚也是這樣,小孩子通通出國,剩下一個老太婆在家裡,先生又不讓她去佛堂,不讓她念經,不讓她去修法,那你要她怎麼辦?她整天就在家裡對著牆壁,根本沒事做。把她當鳥養,當貓養,還限制她的嗜好,限制她的心性發展,這是不是有點自私?人總是要有一種嗜好,而且這嗜好是要高尚的嗜好。與其她去打麻將給你輸錢,與其她去逛街整天給你買鑽石、戒指,花你的錢,這種高級心靈的嗜好,也不讓她做,那你要她做什麼?

我們功德會基本上是在解決人家的困難,每一種年紀的人我們都須要幫助,不管你是小孩子、男的、女的或者是老人,我們都有個抱負,我們願意去幫助他,所以今天我就想告訴大家,你可以跟你的媽媽講,你的兒子在佛堂很高興,他替佛菩薩做事情,他也很高興,他修法他更高興,如果老人家害怕老了沒有人養,沒關係,我們蓮慈上師說:將來我們華光功德會就會開一個老人院,(眾鼓掌)我會照顧你們的爸爸和媽媽,我絕不食言,我會照顧他們,到他們老,到他們死,這個就是我們功德會的用意。我一直希望有一個孤兒院,有一個老人院,那麼我們理所當然就要接引我們信徒的父母親,讓他們在那裡安享餘年。

我是有個很好的夢想在那個地方,我們不是讓他們打麻將,我們是要教育我們的老人家,今天你的兒子在學佛,將來他就可以教導很多人的父母親,怎樣唸經拜佛,所以我們的老人院是很純正的,修心養性的老人院,這樣就是佛菩薩最高興看到的。我們將來華光功德會的老人院,就是一種佛教的老人院,在這裡老人互相有伴,子女可以照顧到自己的父母,也照顧到別人的父母,一起利用有生之年修行,把境界提高,而不是淪落在輪迴之中。這個就是我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

那麼「幼」是怎麼樣?我的理想是將來我們可以開學校,你知道像那個猶太人,他們是很團結的,因為團結的關係,他們把自己的子女教育得非常的好,猶太人從小學、中學、大學,都有他們猶太人學校。我們將來華光功德會,有一個志向,我們也要辦學校,我們不只是辦佛學院,我們要從小學辦起,中學、大學,我們教日常生活的學識,也教佛學,這個就是功德會能夠做的事情,非常的廣大。在瑤池金母跟蓮生活佛的雙重加持下,這個願望是在我們有生之年就可以看到,而且是在不久的將來。(眾鼓掌)

尤其我們在溫哥華有很多的華人,我們一定做得成功,我們在能力範圍內儘量的去做,儘量的去發揮,這個就是瑤池金母的願望。祂希望每位弟子在這裡聽到的話,可以把這個願望傳出去,我們可以廣邀有志一同的人,朝著這個目標去做,錢絕對不是問題,佛菩薩說:錢,不是問題,人,也不是問題,主要就在於你們的心。

《教育百年計 典型在夙昔》

我以前剛開道場的時候,我叫說:怎麼都沒有人啊?有一天晚上睡覺的時候,就有人跟我說,祂說:人沒問題啦!(笑)我說:怎麼會沒問題?我覺得人最有問題,找不到人哇!(笑)結果,你看!祂說沒問題,就是沒問題,現在我們人很多呢!(笑)有一千多人皈依,那些人不知道從那裡出來的,就是有。那我們說:沒錢啊!結果,好像這個鈔票有時候都會長翅膀,它要來就一直飛過來,你要擋都擋不住!(笑)所以錢不是問題,人也不是問題。這是我做了八個月以來的感覺,我覺得最主要的就是菩薩看你的那顆心。

你那顆心很善良、很純潔、很端正,菩薩就會護持你,龍天護法就會幫你們朝這目標去走。將來我們需要很多的弘法人才,為什麼?要做佛學校,從小教育到老,需要多少的老師?憑我一個人可以嗎?不可以啊!沒有那個力氣,一個學校有多少班啊!難道我蓮慈上師一個人可以趕場,趕這麼多場嗎?(笑)你若叫學生每天聽錄音帶,他會打嗑睡的,對不對?一定要有老師去教。

那這些老師人才在那裡?就是從你們來。你們今天來修法,將來的任務就是要去教育人家,你要跟我分擔教育的責任,所以我一直講,一直講,希望你們能夠好好的有這個心去學、去修,才可以擔當以後弘法教育的重任,是不是這樣子?一定要每一個人把自己栽培起來,你才可以教育下一代,你才可以教育很多的人,這個就是功德。

每個人自立立人,自達達人,你要去教導人家,告訴人家,把社會淨化下去,將來真佛宗是有很大的美景的,是啊!每個人都是棟樑!一個人的力氣是有限,要大家共同來護持發揮,這個遠景才會很快的實現。你知道現在最缺乏的就是師資,老師培養的速度,趕不上弟子的增加速度,師尊短短十年,度了四百多萬的弟子,上師只有幾十個人,每一位上師都像大紅明星一樣,要趕場的,(笑)每一位都在趕場,全世界趕場,這家請,那家請。我才剃度出家,每一個人都來邀請我去弘法,嚇死我了。(笑)每一位上師、每一位法師,都很忙的,請都請不到。我們有三百多個堂,只有幾十位上師,要怎麼趕場?那師尊怎麼趕場?很多弟子都沒有看過祂,一半以上的堂,沒有看過我們的根本上師蓮生活佛一面,祂根本去不了, 祂分身乏術去不了。

所以我希望大家來修法,如果你真心追求更高的道理,你願意剃度出家,那麼你可以安心的好好修法,進步就會很快。回過來,你可以幫助佛菩薩去教育很多人。法師就是傳法的老師。你不要想法師是什麼?我看很多人都不曉得,法師好像是光頭跟要飯的,(笑)錯誤的觀念!法師就是地位很高的傳佛法的老師,你剃度出家,你就是準備把自己修好,然後可以再挺身而出,擔當這個老師的職位,教育的職位,是一種Education教育。你知道我們真佛宗的英文叫什麼?" True Buddha School "真佛學校!是學校啦!你不要以為去佛堂是養老等死,還是只是叩!叩!叩!敲木魚,那是表面的;事實上,「經」就是一種教育,裡頭都是佛菩薩的哲思,形而上的學問。

你能夠融會貫通以後,你才能夠講道理給人家聽,人家受用後,就可以教育到他從正的走出來,過去的偏差能夠改正,過去的惡習能夠拋掉,能夠回歸。是不是這個樣子?我沒有在這裡講經之前,很多人從來沒有接觸佛堂,根本不知道還有什麼做人的道理,什麼對,什麼錯,不太清楚。直到我開始在這裡講經了以後,很多人才慢慢開始想,才開始懺悔。你能夠這樣體悟的話,將來你就可以告訴別人。

當你告訴別人的時候,你就是在做法師的工作,傳法的工作。所以說,出家人就是法師,傳法的老師。你不要只是看一個光頭和法衣,那是一個uniform (制服)。你看每一個學校是不是都要穿制服,這樣大家才會統一,才可以比較專心讀書。今天如果每一個人都穿花衣服,來這裡,每一個人是不是動不動就看,不會注意力集中,所以我們這個就是制服,就是髮型,祂希望你不要整天在那邊想要變裡頭還是變外頭,要翹的,還是三分、五分的,還是到耳下,今天那個人來,咦!他這髮型比較好,開始討論,然後就去留那個髮型,明天又看,咦!這個更好,然後又開始討論,我們就不讓你浪費你的精力去討論這個髮型。

所以佛教是比較嚴格的教育機構,我希望你能夠好好的拋棄外表形象,好好的專心去修法。什麼叫做流行?很多人做一樣的事情、剪一樣的頭、穿一樣的衣服,就是流行了。那麼將來我們很多出家人的時候,我們這個就是流行,你就會覺得很好,好美啊!

我覺得將來我們光頭也可以美得像電影明星一樣,(笑)因為人多勢眾嘛!將來有頭髮的人會說,哎呀!我應該去把頭髮弄少一點,(笑)這個party 都是沒頭髮,為什麼只有我一個人有頭髮,(笑)我看他都不敢進來。你知道天體營嗎?你去天體營,你都會嫌自己衣服太多,(笑)真的,你連一條內褲都不敢穿進去,(笑)你一進去每一個人都看你,看你受得了,受不了,(笑)那時你恨不得趕快跳到水裡,去藏起你的內褲哩!

《忠誠殊不易 陰德福之基》

這是形象的障礙,其實這是最枝節的東西,不需要你深深去考慮的事情,這個就是外表。我們要學的是佛菩薩內在的美,你要修內在。所以說我們講經修法,我們將來的任務很大,你知道嗎?什麼事情,第一代,你的功德就最大。

那我們是真佛宗第一代的大弟子,將來我們的任務,這樣子做出去的時候,把基礎打下去,讓下一代能夠接棒,然後再一直發揮,你這功德就大得不得了!你說是不是?真佛宗的經典,將來都有你們的名字的,知不知道!

所以第一代就是最大的殊勝,做好也在你,做壞也在你,好壞全在你。你要真佛宗的命運好,就在你,你要它在你這一代就葬送,也在你。我們當然不想葬送它,希望能夠延續它。你葬送它,對你有什麼好處,枉費你從天上被踢下來一場。你在天上仙人的日子你不過,踢下來,自己再把自己滅頂,(笑)你有什麼意義?你又回不去,底下的靈命全部被你淹蓋,你是罪達十九層地獄,懂不懂啊!你的罪是金剛地獄。所以師尊講:真佛宗的上師,如果上不了天,就是下十九層地獄。(笑)

所以你不是上就是下,任務很大。你說,不管啦!我得過且過,我還是這樣喝酒,每天朝生夢死,那沒有我的事。但是我就是提醒你,枉費你來人間一場,枉費你幾千年在天上的靈命,在天上遊來遊去,飄來飄去,不食人間煙火,唉!真是冤枉,你回不去,你真的回不去。你有一分的留戀,你就一分的沉重,你就一分的回不去;你少一分的留戀,你就多一分的靈性,你就會輕,你就上去。這是我們講了三部經都在講的話,你的氣能夠輕,你才會上去,氣怎麼輕呢?你留戀世間愈少,你就愈輕,你戀得愈多,慾望愈強,你就沒有辦法上去。

我剛剛這樣講過來的用意,就是告訴你,你要自己會想,告訴你的家人,安慰他。今天蓮慈上師講的話是不一樣,我說我會照顧你的父母,你的子女,我有這個責任感,然後我們大家就可以很安心的在這裡修法,沒有後顧之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個就是最圓滿的人生。我不負人,人也不負我,沒有遺憾,輕輕鬆鬆的走,你們大家同不同意?(眾鼓掌)

所以瑤池金母一直在教我們做人的道理,我剛剛講這些話,也是我自己的感悟,我們在人世間要做到最圓滿是不容易,可是我們能夠有方法走的時候,我們就儘量去走得圓滿一點。修道是希望你能學到真正證悟的道理。

「立功殷勤,忠誠不息,君子務其實,勝者,善也。」這段就是教你在待人處事,建立功德的時候,要很勤快、很忠實、很忠誠、不休息、不停止的。祂一再的強調這個「忠誠」。現在這個「忠誠」的觀念愈來愈淡薄,因為現在的人,標榜自我,走到極端,就變成只有自己,沒有別人。在這裡菩薩重新再講,你要保持忠誠,忠於你所信仰的宗教,忠於你的師長,忠於一切的一切,忠於你承擔的工作。

你今天答應要做一件事情,你能夠守諾言,就是忠,你不守諾言就是不忠。很簡單這樣講,這個就是待人處事的方法。

「君子務實」,祂就是說做一個君子,你要很實際,很實在,不要好高騖遠,也就是不打秋風,放空氣,眼高手低。很多人志向很大,但就是做不到。這個就是不實在。祂說與其你目標那麼高,然後又沒有心,沒有力量去做,倒不如好好的一步一步去做,不要好高騖遠,不要答應超過你能力範圍的事情,否則就是不務實,這樣子會遭到很多的業報。

「行險僥倖,貪酷無已,小人務其名,勝者,恥也。」你如果做事情就憑藉著你的小聰明,想說:好像我運氣不錯,可以去招搖撞騙,可能可以騙到很多錢。這個就是僥倖的心理。那麼你去走險路、去投機、去賭博,去做一些很奇怪,平常人家不敢做的事情,那麼你就是貪心。貪心不知道停止,你「勝」了以後,你達到暫時的目的以後,也是可恥的事情。菩薩講你走險路、走邪路,去達到你的慾望,是可恥的事情,是小人的作風。小人的作風就是說人家的,他用不正當的手段據為己有,金錢、愛情、事業各方面,通通用不正當的手段去據為己有,就是可恥的小人。

「作善,欲與人知,謂之陽善。」你做了善事後,如果是希望人家知道的話,祂說這個是陽善,陽善就是看得見的善。「為善,不求人見,謂之陰德。」你做了善事如果是不希望人家知道,你只是為了做善事而去做善事,不求聞達,不求人家認識、知道,這個就是陰德,陰德就是暗中在做的德性。

「勸人為陽善易;勉人為陰德難。」你勸人家做陽善很容易,要勉勵人家做暗中的功德就很難。一般世俗是這樣子,每一個人做善事,都希望人家知道,他才覺得很高興,菩薩講這個是陽善。陽善叫人家做,人家是很願意的。那麼你叫人家做好事,又不表揚,人家會覺得很委屈,一般來說是很難的。可是菩薩就是告訴你,「陰德者,福之基也。基固,而福自隆。」你做陰德的人,才是真正福分的大基礎,你做陰德,這個功德才是大。「陽善者,福之墉也。墉薄,而福不久。」你做陽善,這只是福分的一個墉,一個很薄的支架,一個牆壁;陰德是整個福的地基,整個地基很大,基礎穩固之後,你將來世世代代的福分,就是從這裡來。

陽善它只是福分的表面,一點小的支架,等這支架倒了後,就沒有了,所以不會長久。做善事的人,現在社會都是要表揚,報紙都是要登很大,我們還登芳名錄,不登他還罵我們,(笑)這是因為一般人都是要看,但菩薩教你們更深一層,你左手做的善事,不用右手知道,右手做的善事,不用左手知道,你做的善事,不用給他人知道,他們的善事,也不用給你知道,冥冥之中,這個恩惠是存在的,將來就是會回報。

真的!這種東西就是存在,你知道「貴人」是怎麼來的?有的人做事很順利,去到那裡都有很多人幫他,那個就是你前世幫他,結果他這一世就來幫你,雖然他這一世都不認識你。所以這種就是陰德之福報。你幫助人家,你不要想眼前的回饋,你要想說,這種不讓人家知道的才是久遠,將來在冥冥之中,就是有人會來幫你。所以行善不欲人知,這是比較高一級的行善方法。

《行身貴謙讓 行道重忠良》

「修身,不萌鬥智之心;行道,莫帶逞能之志。」你修身養性,就不要跟人家鬥爭、比聰明。好像說我修得比較好,我今天看到蓮花童子,他說,我看到瑤池金母,然後那個說,我怎麼只看到一條蛇,就覺得有犯罪感,(笑)好像都輸人家,人家怎麼每天都看蓮花,我只看到一堆糞,(笑)這個不能這麼想。因為你看到東西,有時候是因緣,剛好你那個因緣在靜坐的時候出現,你就看到,可是看到也不是你的,只是虛空之中剛好飄了一個菩薩過去給你看到,祂還是祂,你還是你啊!不是你看到那個菩薩,就belong to you屬於你,不是的,那你沒看到也不是就比人差,說不定你定力好,視而不見呢,(笑)對不對?

所以不能這樣子比,不要有鬥智的心。尤其是我們受菩薩戒的人,裡頭有一條戒律,就是說你不能跟人家比,比人家修得不如你,這就是犯戒。在這裡我要提醒一下,「行道,莫帶逞能之志」,你要去行道,你就不要逞能,不要逞強,不要自誇、驕傲。你鋒芒太露,你一逞強,就離道了。道是無為的,你有一種做作出來的氣,逞強、驕傲、鬥智,這都是不好的氣,發出惡氣、惡見,就已經是偏差,就不是在道之中。所以祂說,不要有這種貢高我慢的習性,你低我高,你小我大,這都不可以。

「浩氣凌雲,須要謙讓處世;」你有很高大的志向、志氣,像雲那麼高,你就要謙讓處世。外國人也有這句話"The taller the bamboo grow, The lower it bend."竹子愈高,它頭低得愈低。矮的竹子,一彎就斷了,高的竹子,可以做籃子、做椅子,因為它很柔軟。修得很好,志氣又很高大,像雲那麼高大,可是你在做人處事方面,你就應該很謙讓,很謙虛。不是說要比人家好,比人家強,這樣就不對了。

「精忠貫日,更宜敬恭待人。」你的忠良,你的忠心,像太陽一樣那麼高,那麼大時,你更要恭敬待人。你對待人家,就要有最大的尊敬,不可以氣勢這麼旺,不可一世,更不可以欺負人家。你們自己看,根本上師、蓮生活佛,祂的成就非常的大,可是祂看起來,就是非常的謙虛,從來也不會自誇,講起話來也是很謙和,這種就是得道的人,無形之中表現出來的行為。所以有時候修行,你就是要用眼睛看,看人家怎麼做,要去學,尤其是上師的做法,好的你就去學他,跟著祂的腳步走,你耳濡目染,慢慢的就會得到祂的教化、薰陶,就像春風化雨一樣。

這個就是好老師,很好的至聖導師,對待祂的弟子、學生,就像春風化雨,灑下去的雨,讓他們覺得像甘露一樣,歡喜信受。所以我們要能尊敬別人。師尊也一直在講,祂說世間上的修行,修到最後什麼都沒有了,因為都是空,四大皆空,色相也空,名相也空,什麼都空,唯一存在的,就是恭敬。

當你空的時候,你不要流於頑空,就是什麼都無動於衷,你對你的生命也不珍惜,對別人也不珍惜,這都是偏差。你修到最後,因為要你空所有的相,你存在心中的就只是你的「敬」。你只要記得這句話,將來就很好去行道。

所以在天地之間,什麼都沒有的時候,最珍貴的就是一個「敬」字,這個就是平等的基礎。我們佛教主張平等,所以尊敬就是平等心的表現,就是平等心的實踐。

《遠離是非者 善道日可增》

「喜傳人之惡語,勿與之語;」如果有人在你旁邊一天到晚,嘰嘰咕咕講個不停,東家長西家短,你不要跟他講,你這個耳朵聽,那個耳朵放出來。因為傳人家壞話的,就是有失陰德。這個口業很不好的,你聽到人家講壞話,那麼我們行菩薩行的佛弟子,就不要跟他攪和在一起,不要跟他罵在一起,(笑)你要很清醒。你聽人家在講某某人的壞話,你就走開,要不然你就把話堵住,不要讓他再繼續講,把他排解。人家說:「說人是非者,必是是非人。」你去講人家是非,你本身就是製造是非的人,這句話大家要記在心 。

「多語,必有所失。」你多說了,就多錯,倒不如不說。你不說人家還不會生氣,你說了反而天下大亂。因為你一句話忍不下來,你可以毀掉一個人的。所以這口業很大。我們佛弟子,希望能守口業,禁你的口。如果你希望講話的話,就講好話,不要傳壞話,你多講好話,讓人家歡喜,這就是菩薩的行為。你讓人家生氣,對你沒有好處,製造敵人,對你一點好處都沒有。我們還是要做一個傳播歡喜種子的快樂天使,不要去當個惡魔。(笑)你快樂,大家快樂,人家快樂,你更快樂,這是一種氣氛,所以能夠令眾生歡喜的人,佛菩薩就歡喜。我們修行有種訓練方法,要你禁語,整天禁語,就是整天不要講話,看你受得了受不了。(笑)所以,言多必有所失。

「好訐人之醜事,勿與之事;」還有一種人很喜歡揭發人家的醜事,講人家的傷心事,你就不要跟他在一起,你要遠離他,因為這個就是是非人,也就是他心術不夠善良,你要離開這種邪惡的人。「共事,定受其傷。」有的人喜歡宣揚人家壞事,你跟他一起做事,將來就是遭殃的人。因為他習慣東家長西家短,又揭發人家的隱私,那麼他能夠把別人的話拿來講,也能夠把你的話講給別人聽。菩薩就是告訴你,你要有智慧,這種人,你不要想說好好玩,他整天都有路邊消息,什麼人家的先生有外遇,人家的老婆紅杏出牆,這種人你跟他在一起,你會遭受魚池之殃。

「持齋者,道可日進也;」祂說「持齋」是指你的行為跟你的心都能夠很清淨,好像吃齋的人一樣,很清淨很素的話,你「道可日進也」,你的道德才可以每天進步。口要素,不講壞話,心很善良,就是心素。你的行為很正當,很和藹,這個就是素。這樣子內外一起做的時候,你修的道,才可以每天有進步。所以食衣住行,日常生活就是修行,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通通都是在修行,不一定要在佛堂才叫做修行。

也不要說在家裡的佛堂你是佛菩薩,你出了佛堂就開始耀武揚威,為非作歹,(笑)真面目又出來,沒有用的。你只是一時半刻這樣子修,這要修好幾劫的,知不知道?如果你能夠在出了佛堂、出了家門,都能夠保持像佛菩薩那種清淨無染的心,去做很多事情,你才是時時刻刻都是佛菩薩啊!你的道功,就是這樣在進步的。你們今天想要進步,就照這樣去做沒錯。

我們要能夠禮讓,讓人家一點,你的失也就是得,你失去了,在某一方面,也就是得到,這就是圓滿的觀念。佛菩薩的境界是圓滿的。你在一方面失去,在另一方面一定得到。你退讓,在另一方面就是取得、獲得,這個就是道。譬如空氣,你不能用刀去斬它,水你也不能用刀去斬它,那麼你在生活之中,你的福分,你也不要怕被斬斷。在道之中,你的福分是很充滿的。你這裡挖一塊,別的地方還會補過來,所以你不用害怕、吃虧、損失。不會!在道之中,至大的圓滿之中,無形中它就是在彌補,這邊少,那邊一定過來的,你只要想虛空的道理就可以了。

祂說「安分者,善可日長也。」你能夠安分守己,你的善根就可以一天一天在無形中成長。像花、樹、草,你不理它,它也在長,人家不理它,它也在那邊長得很漂亮。祂意思就是,你修道也是這樣,你每天修、每天修,你也不用想,我現在修到那裡了。

有一個新進弟子來問事,他問:「我現在修到那一級啊!」我說,你在初級。(笑)因為他才剛皈依幾天,很好奇。所以說你修行,你就不要著急,慢慢的每天做,道行就一點一點在長。

有一個說法是說,彌勒佛菩薩將來會下降人世間,龍華三會的時候,祂會下降,那時候的人是很高的,不像我們這麼矮。祂意思就是說,你的靈命長,你人也長。聽說那時候都沒有高山,很平坦,人也很高。我們因為業障重,所以人就很矮,被壓扁了。(笑)也就是說,你能夠安分守己,你的道行就每天在進步之中,那麼你的善根,就會慢慢的長,像那個芽一樣,一點一點,愈來愈長,愈來愈美。

所以說,修道就是要能謙虛、忍讓,把心保持得很清淨,對待所有的人,保持我們的禮節、禮貌,然後自己默默的修,默默的行善,你才合乎佛菩薩眼中的真正修道人。一切要無為而為,一切順其自然,在自然之中,你就日日長進,日日成長。

嗡。嘛呢唄咪吽。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