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慈信箱》
菩薩行慈悲喜捨
•釋蓮慈金剛上師•

真佛密法的修法儀軌中,都有「發四無量心」的部分,即「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捨無量」。可見,修行人都要修慈悲喜捨之心,才能夠成就菩薩行。

《維摩詰所說經》中,有很長一段講菩薩行「慈悲喜捨」的經文,很有智慧和深度。經中講述菩薩行慈要懂得「寂滅」、「不熱」、「三世一如」、「有恆心」平等去做;「不諍」、「不落兩邊」、「究竟不壞」;還要「心不變異」、「清淨」、「堅固」、「無邊」、像虛空一樣廣大;能夠「破心賊」、「安撫眾生心」,讓眾生享受像如來一樣的慈悲;能夠覺悟眾生、行自然慈,不去計較因果、一味行菩提慈;斷掉個人的愛和偏見,無私無我、不厭倦地以大悲去引導眾生契入佛道;毫不保留、無我、守戒、忍辱地愛護自己和他人;還要扛起眾生、精進不懈怠,懂得種種方便方法去示現;要知進退、有智慧、直心清淨、無妄念雜心;不欺騙眾生,讓眾生得到安樂,得到佛一樣的佛樂,這就是菩薩的行慈。

我們在做慈善的菩提事業中,如果能夠運用菩薩行慈的這些方法,就不會有種種的煩惱,也不會不圓滿。譬如溫哥華華光功德會舉行冬令愛心籌款晚宴,捐助低收入家庭,如果我們一直想「我捐了這麼多錢、救了那麼多人、做得這麼辛苦,別人卻不知道」,一定會生出很多的煩惱,這就不是真正的行慈。

做了善事以後,功德與眾生一起分享,沒有自己的,也沒有他人的。就像空氣一樣,大家一起呼吸,共用空氣,即「功德與眾生共」。即使是從你家裡拿出來的東西送給別人,也是沒有分別,你的就是他的,能這樣想,才能與眾生共一切,才是真正的「悲」。

如果做了善事,然後反悔,如此,反而善事變惡事。所以維摩詰居士教導,做善事要「無條件地歡喜無悔」,出手無悔才是大丈夫,這才是菩薩的「喜」。

最後,做了好事,要「無所希望」不求回報。求回報的善行,是放長線釣大魚,是有所求,不是慈悲喜捨。行善做了就做了,捨了就捨了,不要抱有任何的希求,無所求才是「真捨」。

菩薩的慈悲喜捨的法門雖然不容易做到,但是,我們還是要努力磨練自己,學習佛的趣味,學習菩薩的智慧。這樣,我們的心智才能夠高遠,做一個有正智正念的行者。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