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所說經》
善觀根器 因勢利導
<釋蓮慈金剛上師2001年12月4日維摩詰所說經第二十一講講經開示>

嗡嘛呢唄咪吽!

今天要講「維摩詰所說經」第十八頁,接下來我們看看維摩詰居士,祂如何用祂方便的智慧,方便的法門,去度化各種不同階層的眾生。

前頭提到普通的居士地位高的,祂如何跟他們開導。還有宗教地位高的,祂如何引導他們,去除他們的執著。

每一個階層,不管在甚麼位置,都是有他們各個階層的習性,跟他們的缺點,而他們本身是看不清楚的。自己與同一個階層的人因為習慣,也都是這樣做,在心理上跟價值觀上,評價跟思考的方式都是一樣的,所以每一個人都這樣做的時候,你自然不會覺得有甚麼怪異,也不覺得有甚麼差錯。一定要有明眼的人,高過於你這個階層的,他才能一語點破你的迷津。

例如,在十法界裡,三惡道就不知道他的上面有甚麼。他們以為整個宇宙,全世界都是像三惡道一樣的生活。人界也不知道自己有甚麼不對,有甚麼悲慘,因為人界就看不到天界、菩薩界甚至佛界的高妙。

所以說,你在甚麼境界,就陷於那個境界的執迷,你就在當中沉淪,沒有辦法超拔。人不了解天,天不了解菩薩,菩薩也不見得了解佛的境界。因為智慧不同,完全沒有辦法窺得祂的面貌。

師尊在書上也提過,你要了解佛,是沒有辦法的,甚麼樣的人才可以了解佛?佛只有佛才能夠了解,菩薩都不見得了解。

所以我們現在大家是試著理解師尊所傳下來的這些法,也試著去領悟師尊的智慧法語,祂的書我們也試著去理解。但是每一個人聽開示,每一個人領悟的都不同;每一個人看同一本書,每一個所看到的也不同。這是境界不同。但是從中能夠受益,那就是好的,是善書。對於同一本書,每個階層去看,每個階層各有他的領悟,那這個書就是善書。你講的一席話,每個人都恍然大悟,但是悟的又不同,那你講的話就是善語,是好的。

「若在大臣。大臣中尊。教以正法。」祂面對朝中的大官,就是百姓的父母官。國君是一國最長的父親,他的大官大臣,就是長者,也是百姓依靠的對象。因為每一省有最高的,每一州有管理的,每一郡也有管理的,每一鄉、鎮、村,從大到小都有官來管百姓的事。那這些大臣如果沒有人給他好的基本正念,或正法的教導,他就很容易落於污穢。

例如,小小的一個村長,是這一村尊敬的對象,如果他心中沒有正念,他會忘記他當村長應該做甚麼。以為村長就是享受他的權位,他的特權,所有的村人都要供養他,他專收紅包。有任何公物要造,要蓋,都要經過他蓋章,如果他的想法不正確,他就不知道為官要如何做;也不知道他是要照顧百姓,以百姓的利益為利益,而不是以政府的利益為利益。若是這樣,很多貪官污吏的行為會出現。

更大的,在朝中國王左右的重臣,如果沒有教他正確的治國方法,每一個都會流於一味的糜爛,就只貪圖享受。所以一個國家的大臣如果沒有曉以正義,以國家百姓為重的時候,百姓是非常可憐的。因為百姓窮,災難多,他就不得已,只好把他的土地,很便宜賣掉,買的人就是當地有錢的。當官的,他把土地一直收購,這些官,土地就一大片。而要納稅的百姓,土地就愈來愈少。官都有辦法不用納稅,所以國王皇帝就收不到稅收。這就是人人都為己,權力大,撈得就多,個人的王國愈來愈膨脹,窮的愈窮,富的愈來愈富。所以沒有正法去教導那些領導的人,最苦的就是老百姓。

「若在王子。王子中尊。示以忠孝。」國中的王子,在中國就叫太子。這些王子祂就要教他們忠孝,要忠於國家,要孝順皇帝。不教的話,就出些只顧自己的孽子。歷代有些皇帝、國王,中外都一樣,這些王子的理念裡,沒有忠心慈孝的觀念,他們為了要奪得王位,起軍叛變,就把他的父王抓起來,有的將他終生監禁,有的甚至殺害,沒有孝,也沒有忠。因為他們一心想要篡奪王位。所以維摩詰居士一定要教他們,甚麼是為人子的忠跟孝。

確實要教的,要不然真的不知道。師尊有講,每一個人都是看上頭的那個,以那個為榜樣,那上頭有個位置比他高,他就會幻想,有一天他一定要坐上那個位置。

王子已經是很尊貴了,所有的人都對他膜拜、服貼,但是王子們有一個大願,就是要爭奪父王的位置,所以每個都為謀位互相陷害,那當然不用想他是會為國家了,光顧自己的權利欲,根本想不到百姓的苦跟憂了。

所以維摩詰居士就要去教導他們,如何去忠於國家,如何去孝順,去依從長上。

還有「若在內官。內官中尊。化正宮女。」這就是講後宮。後宮若是沒有人教,那更是慘。後宮都是女眾,女眾是由皇后領導,皇后之下有妃子等很多階級,還有一般的宮女,她們如果沒有得到好的教導,甚麼都不懂,會做出很多愚蠢無知的事。每天就爭奇鬥艷,勾心鬥角,互相陷害爭寵,所以如果不去好好地教導她們,她們就只是會這些。不要看她們手無縛雞之力,她們也可以禍國殃民的,得寵的時候就有裙帶關係,到時候這班人會興風作浪,結黨結派。皇帝、國王因感情作祟,看不清楚他周圍的美女有甚麼危機,結果他的國,就被這些內宮弄垮下去。所以內宮很重要,祂一定要去教導她們,讓她們正正當當地做人。

「若在庶民。庶民中尊。令興福力。」面對廣大無知的老百姓,祂就要教他們之中的尊長,怎樣去修福報。因為老百姓生活很苦,他們都希望生活能改善,所以祂就教他們,如何去改善他們的福分,讓他們去修福。

譬如村莊裡的橋斷了,那些貪官污吏不理那座橋,百姓要過河都沒法過,祂就會告訴他,你現在在村裡算是有財力的人,要發佈施的心,捐錢替大眾造橋,將來你就會有福報,你的子孫也會有很多貴人幫助等等,曉以福報的大義。

「若在梵天。梵天中尊。誨以勝慧。」這裡講到天界。維摩詰居士是大菩薩的來歷,祂的修為已經是高地的菩薩,所以祂也有辦法度化天界,因為祂有祂的神通跟智慧。

梵天就是色界十八天的天界,天界的人祂教以勝慧。勝慧就是超勝的智慧,也就是無上的智慧,無上的智慧就是佛慧。為甚麼梵天要這樣,有甚麼意義嗎?原來梵天色界天的人,祂們特別喜歡修禪定,就定在光明的境界,非常光明微妙的境界。祂覺得在那個境界當中很舒服,很有法味,充滿了法樂,祂想不出還有甚麼比這個更快樂。色界天的快樂是超過欲界天的,欲界天的欲望還很強,這是欲望的快樂。色界天更高尚,已經沒有欲,但是祂們有的是妙樂,也就是禪定的法樂,祂們太喜歡了,所以祂們不想別的,整天就是在禪定,祂也不要出定,祂就是一直在這個定境當中。

維摩詰知道,梵天,禪定修得很高,但是祂們並沒有出離,沒有脫離輪迴,快樂終有無常的時候,等到時間過去了,業報出現,一出定,祂還是要輪迴的。所以維摩詰教祂們最高的智慧,教他們超離享樂跟輪迴的般若智慧。祂讓祂們知道,一定要觀破棄苦求樂,觀破祂們對境界的執著,不要讓祂執著於色界的禪定中。

「若在帝釋。帝釋中尊。示現無常。」帝釋天是在欲界的第二天忉利天。在帝釋天裡的帝釋,祂是最尊貴的天主,但是祂要示現無常給祂看。因為欲界天的欲樂很濃厚,每天這樣享樂祂都不想別的,儘沉迷於當中。

譬如我們做財神法,財神就是欲界天的天人。我就常聽到同們說,他們覺得好快樂,在法會的時候,他覺得好快樂。這是甚麼?這就是欲界天人的特性,祂身上的法流一碰上你,你就快樂,你在人界當然沒有這樣的覺受。

有些人跟上師在一起時,不知道為甚麼傻笑一把。當他對著別人就是後母臉,在上師面前他就笑得像朵花。因為他也是觸電,也是觸到那種能量,那種能量就是快樂的能量,自然他就心花朵朵開。但是有時候他會被電的像焦炭一樣,為甚麼?因為上師背後的能量不一定的,有時候來的能量是天界的能量,有時是欲界的能量,你感受會不同。欲界的感受,固然覺受很強,但是欲界也有欲界的污染在,祂還是有貪、瞋、癡,祂會發怒。

最近我們都做財神,慢慢就會不太一樣,為甚麼?因為,財多也不是好事,財多就會有很多煩惱,它也會跟來一些煩惱障,一些比較接近人界的煩惱會出現。所以要有定力,不然你就沉迷於這個境界,同化於這個境界,你要超越它,才能解脫煩惱。

每次有天人來,上師就特別喜歡花,喜歡香水。我當半輩子的女人都不喜歡香水,不喜歡脂粉味,我只喜歡當女強人,那些娘子的東西我都不屑一顧。但是很奇怪,這一兩年來興趣完全改變,最喜歡花了,還有喜歡香水,連我去的地方,我都喜歡噴一噴香水除臭。後來我知道,一定是有天界的天人在周圍護持,才會這樣。

所以祂說在帝釋天,欲界天,祂們欲樂太多,祂要讓祂們看,甚麼叫無常。讓祂們看看痛苦與災難,這樣祂們才會去追尋超越無常的方法。

所以說眾生的根性不同。在我們人界,也是留下很多過去世的餘習,所以每一個眾生,依照他多生多世的習性,累積下來,到這世的時候,他的表現跟他的嗜好、習慣會不同。

如果他前世是天人,他的習性就不一樣,他會比較喜歡花花草草,喜歡追尋美的夢幻,比較不會去做粗的工作,好安逸,討厭勞動,會有這種傾向。

如果他前世曾在畜牲道,他的習性就會比較粗,比較低俗,會有前世的強烈欲望的餘習留在他身上。

如果前世有修行,這世也會在身上留下一些記號。所以修行修的比較好,功力比較深的,他就會看,他一看就知道這個人有沒有佛緣,根基好不好,就是由他身上看到過去世的。

因為多生多世都是最喜歡這樣,來到這世,你依然是照這個模式去追尋。要斷除,就等於你要斬斷你那麼多世的習性,這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你要把這業力之山,多生多世的業山,很勤快地剷除。

「若在護世。護世中尊。護諸眾生。」如果是護世天王,像四大天王,祂就教導祂們要好好尊崇自己的誓願,永永遠遠的護持眾生,護持修行人。當年四大天王有跟佛陀發願,終生護持佛法、護持修佛法的眾生,所以祂們也需要很大的堅固力。

譬如我們供奉祂,向祂祈願,燒香,祂們就會一再地接收到這種任務的訊息,祂們也會堅固祂們的誓願。如果都沒有請祂做事,久了以後祂們就散了,氣就不聚。所以道場的護法,你要常常供奉祂,供奉的越好,祂的力量就會越強,祂就會一直在這個道場保祐你。你不理祂,祂氣就沒有,祂也不保護了,到最後祂就走了。所以祂說,護世的任務就是護持眾生,那一定要常常跟祂結盟,跟祂祈請,祂才會一直來一直來。今天就談到這裡。

嗡嘛呢唄咪吽!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