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所說經》
三十七品是道場 捨有為法故
<釋蓮慈金剛上師2002年4月25日維摩詰所說經第50講開示>

各位法師、各位同門師兄姐,大家晚安:

今天我們繼續講《維摩詰所說經》第四十二頁,菩薩品第四,「三十七品是道場。捨有為法故。」法分為「有為法」跟「無為法」,有為法就是世間法,在世間做人處事,達到世間的成就。無為法就是出世法,求心靈方面的解脫。一個是上界的成就,一個是下界的成就。祂在這裡講的道,是解脫之道。要成就達到終究的解脫之道,你就要修三十七道品,通過有為法入無為法而成道。

修行人需要修持的,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加起來為三十七道品。四念處是身念處,身就是身體,觀身不淨;受念處,觀覺受是痛苦的;心念處觀心無常;法念處,觀法無我。當我們對自己的身體過份執著的時候,就必須用不淨觀來對治,當對自己本身太溺愛的時候,要明白覺受到最後都是苦的。心念處要觀自己的心念瞬息萬變,不只是自己,所有的眾生都一樣──無常。沒有可以把持得住的,念念都在轉變當中,故要用無我觀來破我法二執。修無我是一種出離的功夫,產生厭離心,視身體不過是濃血、糞便、唾液這些東西的假合,就不會迷戀。一個人如果沒有出世的觀念,是絕對不能成佛的,頂多得到世間多一點福分,求得做一個比較慈悲比較善良的好人,或是得到天界的福分,是沒有辦法真正出離三界的。

四念處是很好的自我教導的方法,佛陀要圓寂的時候,也是用這句話交待給祂的弟子。阿難尊者問佛,你去世以後,這些弟子怎麼辦呢?我們要用什麼來當作將來的依止呢?佛就告訴他,你就依止這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如果不這樣看,你會很紊亂,永遠不能有超脫的智慧,而被世間的一切所束縛。

以前我剛開始學佛的時候,很喜歡這四句,每天睡覺前,我躺在床上,就是念這四句,直到睡著。每天都要告訴自己很多遍:「身不淨,受是苦,心無常,法無我」,這樣唸下去也是有效的,慢慢的把出離心栽培起來,這是小乘的基礎。修大乘的,也是需要修這種觀念,必須厭離世間的這些覺受,要知道覺受是苦的,念苦很重要。例如有些人來佛堂跟上師學習,他們有的還可撐下去,有的就茫茫然,覺得很難理解,為什麼上師有些喜怒無常。也難怪你們不知道我是什麼意思,你在最樂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壓回來,在最苦的時候,也要把自己提升上來,這就是在調你自己。你不瞭解我為什麼這樣,現在謎底揭穿,就是這樣嘛!太快樂,你的心已經跑了,太苦呢,你的心又沉了。一個太浮,一個太沉,都不行的。本來人間就是無常的,一切的,任何行動都是一種教導。觀身不淨,是要你厭離你的身體,你一定要忘掉你的身體,不要象普通人一樣,每天都想在身體上下功夫。佛就是這樣教的,身體是不乾淨的,你幹嘛這樣迷戀你的身體,這是沒有意義的。

接下來是四正勤。勤就是一種精進的功夫,要很努力地斷惡精進。你自己覺察到,你過去所做的不好的行為,有害於他人的造惡行為,就要很精進地把它斷掉。還有,沒有生出來的惡,你平時聽開示分辦出哪些東西是不好的,「五惡」、「十惡」,這些都是不好的,你就不要讓它生出來。那麼,還沒有生出來的善念,讓它生出來,已經生出來的善,要讓它更好更多,達到一善不漏。通常我們勸人行善,他聽進去就做了,做了以後,他以前做的好事就不做了,是很容易顧此失彼的。因為你的注意力專注於這一件事上,沉迷於這件事上,你原有的美德,都會忘記。所以說,已經生出來的,不要讓它消失,要保持它,甚至讓它更增長。譬如說你過去很喜歡助人,很熱心,你不要讓它不見。你雖要守戒,如果守得像木頭一樣,看到別人有危險,動都不敢動,不懂得伸援手,這就是被戒守了。你以前更像個菩薩,修到後來,你已經不像菩薩,像個木頭,這樣太拘謹了。

例如你看到火災,也不敢去,因為戒律上講,人家沒有請你進去,你自己進去就是小偷啊!再說救火也沒有工具,又不能隨便拿人家的東西,翻來翻去找水桶啊!等到你勝了自己心中的戒律的時候,人都燒死了。真的可能會變成這樣呆板的。有的比丘修成這樣,男女授受不親。如果受難的是個女的,比丘會說:「等一下,我去找比丘尼來照顧她。」(笑)有的時候,這是千鈞一髮的,你還在那裡跑來跑去。這是因為你想自己太多,只想到現在不要犯戒,要嚴謹地保持自己,但是,你不去救人,這是一種什麼病呢?是我執太強。你想到的是,不能造業,這樣做我會有什麼苦果出來,在那裡想很多,卻沒有想到利他,只為自己想。這樣子的人將來修出來就是小乘。所有做出來的事情完全是為自己修的,要把自己修的很清淨,沒有一點點污染,別的都不管,只有自己是最重要的。

但是大乘講究的是無我利他,救人最要緊,利他最要緊,自己不重要的,這樣才是菩薩。世間很多事情是需要打開自己的心的,到底是要守規矩呢,還是必要的時候要開解,這就需要有智慧了。

生出來的善,你不要讓它漏掉。你知道嗎,釋迦牟尼佛為什麼成佛?祂五百世都是在做犧牲自己,成就他人的菩薩事業,祂沒想那麼多的,獅子老虎祂都可以餵。如果像我們今天,每一個人都固步自封,什麼事情都不施援手,唯恐有損尊嚴,這樣是失去人性的,失去人性是不能成佛的。因為佛是由人去成的,把人性發揮到極至,完全的無私無我,你自然就變菩薩了。

今天,上師也在守戒,但是我也是非常樂意助人的,很多人來求助,不管他是乞丐,多窮、多醜、多壞,我一樣接近他的,我並沒有一定要守自己的清淨。你知道我出外弘法度眾生,摸的都是什麼人嗎?都是殘障的,斷手斷腳的,腿很奇怪的,眼睛發直的。那些漂漂亮亮的,我從出道到現在,從來沒有碰一個。(笑)每次摸下去,加持一下,人家就好幾分。但是我自己回去以後要痛苦的,我自己要扛業障的。加持人家的腳,我自己的腳會跛的,加持人家的背,我的背會酸的,馬上會轉移的。這樣我也沒說怕了,不做了,還是一樣的,為什麼?這就是無我的精神。師尊是這樣做的,師尊加持眾生,祂自己私底下也是什麼都生的,連癌瘤都生的,但是祂也不講的,都是好了之後才講的。祂加持人家的瘤,祂自己就長瘤,也要經過一年才變小的。是這樣的,給人家做法,是轉移人家的病業,業是不會自己消的。

當你福德不夠的時候,你的智慧也不會高,你不會得到宇宙的智慧。所以你一定要資糧足,智慧才會開得很大,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每次我在講資糧的時候,別人就會以為,要去賺錢了。我講的資糧,是你的功德資糧,不是世間的資糧。老天是關照善人的,這是必然的,你現在做這些,不是做給人看的,你現在交的朋友是上天。

你是做給老天的,這樣想你才做得下去,要不然,每天做你會哭死,做累了,你會說,他們都沒有感激我,我不要做了,做了也是白做。我告訴你,你要等到人家來感激你,等幾輩子也不可能。你一無我,你就偉大,你一無我,你就公正。做事也是,待人也是,做菩提事業更是。

有時我說的一些話引起別人的誤會。我說:「你要把心交出來喲!」這一下好像問題嚴重了,有人就問:「我們做弟子的人,不是要把心交給根本上師嗎?為什麼上師可以說把心交出來呢?」我告訴你,我們講的是兩種事情,我講的是你來這裡學習的態度,你要全心全意去學,跟你交給師尊的心根本不抵觸的。你是弟子,要依止師尊,當然是全心全意的了;你來這裡學習,我也是要求你全心全意的,要不然怎麼能學好呢?來我這裡當義工,也是要全心全意的,心沒帶來,來這裡做什麼?又有人問,把心交給師尊,那爸爸媽媽呢,寶貝子女呢,寶貝伴侶呢,是不是都要拿出心來?人跟人之間講的就是真心,不要讀死書,死讀書,講到後來把自己綁死了,對每一個人都假情假意,都玩假的。保護自己保護到極點。對自己的朋友,對自己尊敬的師長,對自己的伴侶,你都要把自己的心拿出來。所以說,很用心的尊敬根本上師,很用心的做事,很用心的學習,把心拿出來,就是這個意思。

那麼,三十七道品裡的四念處,四正勤,就是要我們好好的依這個調整自己的念頭,惡要斷,善要增長,這個就是你終身要修持的功夫。

嗡嗎呢唄咪吽。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