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相論壇》
入「是」出「非」得自在
--「是」與「非」之間的遊戲三昧 

「是非」有兩種,一種是個人的瑣事,一種是眾生的大事,在此,我們討論的是第二種。

常言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對待一個問題,由於每個人的基點不同,標準不同,角度不同,理解不同,雖說可能秉執同一道理,但對同一事件,卻能得出不同的結論,這倒底是誰是誰非呢?

哲學家黑格爾有過一句話﹕「凡是存在的,就都合理的。」這其中的含意,很符合佛家的因果論,有時候,道理不是道理,而是因緣。因緣到了,道理自明,因緣不到,有理難申。所以,小小不然的事,只要發心好,就都是好的。大一點的事,也要學會順應因緣的流轉,不為表面的「是非」所迷惑,永保一顆清涼的心。

筆者在道理中修行,最初不願參與法事,誤認為法事即是「是非」。後來,在學習佛法的過程中,逐漸明了,「是非」皆由心生。心中有事,走到哪?都有事;心中無事,走到哪?都無事。害怕「是非」,同樣說明自心不清淨,同時也是私心的一種執著。假如能夠打破自我,發廣大的菩提心,一心為公,一心為眾,又有什麼可值得畏懼的。

所謂「是非」,皆為幻相,它與本心中的佛性毫無關連,我很欣賞師尊著作「靈魂的超覺」中「無機真銓」一文中這樣一段描述「一群人對著三十二相的佛祖虔恭禮拜,五體投地,有一群人呵佛罵祖,拾起大石塊,拋向佛祖的金身,擁護者和呵罵者互相對立而至於對打,只有我孤零零地置身事外……。」

想當年,師尊寫文章給報社投稿,引起了報紙上的大論戰,只要師尊登一篇,就會有另一篇出來反對,吵來吵去,到頭來才知道這兩方都是出自師尊一人的手筆。

師尊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原來是為了引起社會上的注意,度化眾生才有機緣。

所以,看來「是非」也並不可怕,它反倒顯現出一種生機的活力,度眾生不能是死水一潭,爭長論短也是因緣。只是要把握住「動情不動心」,能夠進得去出得來,就是一場遊戲。尚若能領悟「實相非相,非相即實相」,就會找到遊戲的方法,身心自在。

綜上所述,試說七法以共勉﹕「避、觀、隨、斷、爭、轉、合」,可根據自身環境及癥結應機處置。

避——退避三舍,不聞不問;

觀——兒童觀畫,有眼無心;

隨——隨緣度世,大智若愚;

斷——懸崖勒馬,知幻即離;

爭——護持正法,申張正義;

轉——實修證量,轉境從心;

合——慈悲為本,同舟共濟。

最後一點實為重要,所有的「遊戲」歸結一點,還是為和大家一道修行,正如師尊在澳洲雪梨嚴山雷藏寺開光安座盛典上的開示﹕「就算意見不同,大家吵一吵,爭一爭,大家還是要出去化緣,畢竟我們都是一家人。」

英國 蓮花一慧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