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教育專家:兒童手握鼓棒 可敲擊出健康身心

據中央社報導,隆隆的鼓聲,響徹雲霄,小朋友將集體合作精神和統一的節奏展現無遺,平日好動的孩子,手握鼓棒、神情專注地打鼓,讓人感到不可思議。朱宗慶打擊樂團團長吳思珊說,擊樂的低挫折感,可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幼教老師林德媛則認為,鼓舞鼓動希望,能夠訓練孩童的感官協調能力。

教育專家說,「鼓聲」,是屬於天籟之聲,大自然中除了雷聲之外,與鼓聲最接近的聲音就是胎兒在母體內所聽到的心跳聲。音體表現教育所著重的是紀律與共享的養成,與一般音樂教育著重在技巧和音律的培養不同,所以能讓青少年們快速進入藝術的世界。

也就是說,學習鼓舞,對一個人的身心健康發展、建立群體協同感到社會人格發展,都非常有幫助。

吳思珊以她個人經驗指出,在擊樂訓練中,小孩要用到比較大的肢體動作,對小孩子的音樂入門比較容易;而且,低挫折感,讓孩子不致半途而廢,還可以認識音樂的原素,如:強弱、節奏、旋律等,是進入高階音樂學習中一個很好的媒介。

她表示,小孩子的耐性比較差,但打擊樂器具有較高的趣味性,是很好的音樂入門,孩子藉著觸碰,樂器就會發生聲音,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林德媛告訴中央社記者,她從事幼教工作三十多年,事實上,孩子的學習能力非常強,學校上打鼓課時,她在旁觀看,老師一個口令,小朋友就一個動作,這些平日調皮、好動的小蘿蔔頭兒,就好像著魔似的,表現出整體氣勢,打得震天價響,要她來學,可能都還學不會呢!

其實,林德媛也非常鼓勵大人學習鼓舞,她說,打鼓需要「手腦並用」,鼓棒起落之間,在在考驗了一個人的反應力和節奏感;所以,除了小朋友學習外,家長與小孩一同學習的效果將更好,不僅可以藉此培養親子關係。

玉英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