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接第789期第6版) 十二部就是十二種不同的方法,釋迦牟尼佛用不同的方法說佛。裡面有很多方便說,沒有人請法的情況下而說,有人請法的時候來說,就是方廣,方廣就是華嚴。華嚴宗就是大乘,就是依《華嚴經》來做主的。為什麼我們要談這個《華嚴經》呢?因為華嚴就是大乘,裡面所講的就是菩提心。 很多人以為菩提心就是度眾生。我們發菩提心是不是真的只是度眾生這三個字?其實,不完全是這樣的。我打一個很簡單的比喻,釋迦牟尼佛剛剛成佛的時候,在想祂所悟到的東西是很難傳出去的,所以成佛之後祂便想涅槃了,就是走了。那個時候是梵天出現,祂們就請釋迦牟尼佛轉法輪,所以才有三轉法輪之說。如果發菩提心就是度眾生的話,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後希望馬上涅槃不度眾生,不就跟「菩提心是度眾生」有矛盾嗎?大家說是不是?(眾答:是!)再一個就是多寶如來,多寶如來成佛之後,沒有人請多寶如來弘法度眾,祂就真的走了。(笑)如果說發菩提心是要發一個出來度眾生的心的話,那麼多寶如來跟「發菩提心度眾生」也是有矛盾的,是不是?所以從這兩個例子可以知道,發菩提心並不完全定位於「度眾生」這三個字上面。在《大智度論》跟《法華經》裡面有講過,有諸佛,沒有人請,所以祂們入涅槃而不說法。好像《法華經》裡面的多寶如來因為沒有人請,所以祂涅槃了,就沒有在人間度眾。所以,度眾生跟發菩提心不完全是一樣的東西。 究竟什麼才是發菩提心?首先要讓大家知道什麼是菩提心,才可以發真實的菩提心,然後才可以完成大乘佛法的中心。佛說,菩提心就是佛心,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以當我們聽到佛所證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時候,我們明白了佛所證的是無上菩提。師尊曾經講過,菩提心有五種,是願菩提、行菩提、勝義菩提、三摩地菩提跟明點菩提。我們講的只有前面四個,明點菩提我們不講。在《大智度論》裡面也講過很多其他的菩提心,這個我們也晚一點才講。現在先講什麼是願菩提。 願菩提其實就是發願,行菩提就是做出來了,勝義菩提就是已證到了勝義的境界了。由願菩提及行菩提所證到的勝義的境界,果位已經很殊勝了,是很高的境界了。最後這個三摩地菩提,很多人說是禪定裡面的菩提,其實三摩地菩提所說的是秘密莊嚴心,就是真如。我們修行時必須要把我們的真如佛性顯現出來,就是顯現我們的菩提心。證得了菩提心、發出菩提心其實就是講這個。當你沒有悟的時候,你可以看到有眾生要度,有此岸,有彼岸。當你悟了之後,其實沒有此岸,也沒有彼岸,這個岸跟那個岸是一如的。如果還看到這個岸跟那個岸的話,就有一點問題啦(笑)。 當我們明白了菩提心的定義之後,我們要問,究竟怎麼把菩提心發出來?《大智度論》裡面講,菩提心有五個次第,第一個,就是發心,要把你的菩提心發出來。怎麼發呢? (未完待續) 文╱真佛報(新加坡)蓮花怡倩恭錄 |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 |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 |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