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興在華光講堂和大家一起研究「瑤池金母定慧解脫真經」。這是我們講堂第一次開講經典;據我所知,在真佛宗裡也是第一次有人講這部經典。 講這部經的因緣,是因為瑤池金母大天尊降臨我們「華光講堂」,幫助渡眾,為眾生解決很多困難。為了感恩,我們首次開講的就是這部經,以表示對瑤池金母大天尊的尊敬。今天就由我在這裡為大家講道家傳承祖師對於修心養性、成佛修道過程以及祂的旨意、佛語及法語。 在講經之前幾天,佛菩薩特別提示這部經要分四次講,我大略看了一下,差不多也是要這麼長的時間。剛剛我在休息的時候,還感應到伽藍尊者下降,伽藍尊者隨侍在瑤池金母左右,是大護法,大概不太放心,要來加持講經會,所以我感應到祂。(鼓掌) 《學佛三生事 修道數世緣》 在講經之前,我要跟大家解釋一下,我們根本上師蓮生活佛與瑤池金母的因緣,還有佛家與道家的關係。 真佛宗傳的是密法,我們拜道教的神仙,也拜道家的護法,也有顯教的護法,是因為真佛宗把道教、顯教及密教三者的精華,融合為一。師尊從他二十幾年修行的悟境之中,將道教、顯教和密教的精髓融匯貫通,設計出這套真佛密法,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珍貴大法(鼓掌),這是一種千古千金不換的大法。師尊開悟成佛,在現今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位。而且他的密法是公開流傳,而不是私下傳授,或是為了得到金錢物質的報償,好的供養才傳授,是平等無二的大公開,在「真佛報」上,及所有的著書中公開表達,不計較師父本身的利益。這是我特別要提出來的,這是種高貴的情操。學佛修道的人,最難得的是真正看破名利,為眾生來傳大法。 師尊二十六歲之前是基督教的忠實信徒,是主日學的老師,從來和佛教沒有緣份。他二十六歲時,有一天他第一次和母親去廟裡燒香,忽然有一位通靈的青衣婦人問:「盧勝彥在哪裡?」他很奇怪地說:「盧勝彥是我啊!」他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地站出來,青衣婦人就當眾說:「瑤池金母找你,找得好苦啊!祂終於在今天找到你。」叫他跪下,他就傻傻地跪下去,跪下去之後,瑤池金母就給他開了天眼。當天晚上,瑤池金母就帶他去天界遊玩。天界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摩訶雙蓮池。以前他並不知道這地方,也不知道自己的來歷,等到他親身到了那裡,看到那景像,真是一輩子忘不了。他看到自己的前身是一個蓮花童子,非常莊嚴。有人告訴他,這就是你的前身,你有任務,所以這輩子才轉世為人,因為釋迦牟尼佛、大日如來、彌勒佛、瑤池金母都期待師尊能夠投胎到人世間,來大轉法輪之故。 在天界的時候,瑤池金母告訴師尊說:你將來到世間要創一個宗,叫靈仙真佛宗,後來又要改名為真佛宗。師尊說:「為什麼起先是靈仙真佛宗,後來又要改名?」瑤池金母只是笑著說:「你將來就會知道。」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師尊剛出道的時候,就取了靈仙真佛宗的名字。可是在台灣的時候有些不法之徒盜用這個名字,所以不能再用這個名字了,而改為真佛宗,一直到現在。師尊當初在台灣是以靈算起家。因為黑道、白道都出來強迫他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為了名利常常有人追殺他。所以菩薩說:「不行,你還是到國外去,去靜修,去學佛,如果你沈浸在神算之中,不真正去修,就無法開悟,而無法開悟,最終也只是算命的人,沒有前途。」菩薩就勸他到西雅圖來,在巴拉的地方閉門苦修三年,終於開悟成佛,出來大轉法輪。 這是十多年前的事,菩薩讓他出家,因為需要落髮現出家相才能渡眾生。因為有這個因緣,所以師尊非常敬重瑤池金母。他常說:「如果沒有瑤池金母幫我啟開天眼,啟發我,苦口婆心地教導我,我們就沒有今天的真佛宗,就沒有四百萬的真佛宗弟子」。師尊是很念舊,很知道感恩的人,所以他從台灣來到西雅圖,手上捧的還是他供奉十多年的瑤池金母聖像,捧到真佛密苑裡供奉,每一次修法第一尊請的就是瑤池金母大天尊。雖然他傳的是密法,可是他還是尊請瑤池金母大天尊。他自己也說,瑤池金母這幾年來一直默默地在幫他,幫他靈算,幫他渡眾生,費盡了苦心。現在瑤池金母降在「華光講堂」渡溫哥華的眾生。師尊也提過,我們西雅圖的瑤池金母最近大部分的時間都到溫哥華去了,(一笑)他是覺得現在瑤池金母很忙,常常來溫哥華,西雅圖的那尊有時就不在了。(一笑) 《佛境本無二 道法終歸一》 今天大家來這裡,我相信很多人是受到了瑤池金母的靈應,有很多的感應,讓大家來這裡進一步學佛,消業,跟我們研究佛法。希望在人生的境界上,身體上,心靈上能夠有更進一步的發展,這是非常可喜的現象。我們也非常感激師尊傳這個大法,更感激瑤池金母苦心地為渡眾生,不入涅槃。師尊講,現在很多佛菩薩都在涅槃之中,不願下到人間,而在人間做得最勤快的一位高靈,就是瑤池金母,祂一直都沒有入涅槃,一直都在渡眾生。(鼓掌) 道家和佛家有什麼因緣,有什麼不同或相同的地方?根據蓮生活佛的解釋;道有五方五老,金、木、水、火、土,專管天上的每一方,和佛家密宗講的五方五佛,中央、東方、南方、西方、北方五佛是一樣的,平等的。瑤池金母得到木公、玄玄上人傳承,瑤池金母是第三位傳人。道家最重自然,道法自然,自然無為就是道家的精髓。道家講究的是精、氣、神,這是道家的三家;而我們的密法講究的是什麼?氣、脈、明點。師尊常常提起我們要修氣,修脈,修出明點,和道家的精、氣、神三者實際上是相同的。煉精煉到一個程度可化為氣,氣再提昇為神,你的真神就出來了。道家修到最後是真人現形。密教的氣、脈、明點,其中明點就是精,脈就是氣,神就是化氣通脈,脈通了之後,元神出現。所以道家的修道方法和密法是一樣的,都是在修三昧真火煉丹,到最後佛家是成佛,道家是成仙。 師尊認為瑤池金母的境界和佛的境界是一樣的,只是形象不同,表現出來的樣子不一樣及名稱不同而已。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眾生有各種不同的根器,不同的性向,佛菩薩就要依照人們各種不同的興趣、形象,現出一種適合你接受的樣子出來,你才願意隨著祂去走好的路,走高尚的路。所以,佛家就顯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的像出來。道家在中國幾千年前就有,那時候的民俗是需要古色古香的形象。事實上,佛道在天上的境界是一樣的。天主教、基督教也是天上的神靈,為了西洋人的習俗,就顯現天主、耶穌基督的樣子出來。都是因人而化形,因人而化身。所以,道教和佛教追根究底修到最後是平等無二的,都是成佛的境界。 《瑤池龍華會 金母講真經》 現在請翻開經典,我們開始講「瑤池金母普度收圓定慧解脫真經」。「普度」,就是平等救渡,不分種族,不分性別,不分老少,不分貧富,不分所有的一切,就是普度。「收圓」呢?為什麼會有「收圓」這二個字呢?平時沒有修行的人,會有很多慾望,五蘊、八識、六塵、六根,有很多奇奇怪怪,雜七雜八的東西在我們身上。我們由修佛修道會達到圓融、圓滿的境界,這部經是把我們的雜質去掉,變成一個圓滿光燦的人和圓滿的靈魂,所以說「收圓」,就是變成圓滿。「定慧解脫」是說修行要解脫,必須有定和慧,要定慧雙翼俱全。我們講定慧等於是修行人的兩個翅膀,一邊定,一邊慧,要這樣才有辦法達到真正解脫的地步。這部經的名字就已經告訴你它的重點,和所達到的境界。 「天地開泰。無極聖母。龍華盛會宴瑤池。萬靈統御傳教旨。諸仙獻壽。列聖稱觴。天威咫尺。功高德重。代燮權衡仙主道宗。」就是說天地開創之初,瑤池金母所在的地方是上昆崙的無極天宮。昆崙有上、中、下,祂在最高的上昆崙無極天宮。那邊非常光明,沒有煩惱,沒有爭奪,沒有衝突,一切都是平和的境界。這一天,在瑤池開設龍華盛會。龍華盛會就是佛菩薩所有的護法金剛及聖賢僧的聚會,在那裡講經說法。我們也知道彌勒菩薩,經典上說:龍華三會,彌勒菩薩將來下降普渡眾生,也是有龍華盛會。就是所有的佛菩薩聚集在一起講經說法,研討救世渡眾的法門。這定慧經裡的那個地方就是瑤池,這都是很美的。 「萬靈統御傳教旨」,萬靈的統御就傳下了教旨,要大家來聽經。就像我們現在講經說法也是這樣。我們一直說,來啊!來啊!來聽經,祂們天上也是這樣,傳下一道懿旨,佛菩薩要講經啦,大家都集合在一起聽經。 「諸仙獻壽。」就像我們會放一些供品在這裡,祂們每一個人都會帶東西來供奉。東方、西方、南方、北方各方的仙女、神仙、佛菩薩祂們都有侍者會帶著最好的東西獻給主持宴會的佛菩薩,在這裡就是獻給瑤池金母。然後,瑤池金母請大家來吃。「列聖稱觴」就是大家都舉杯喝聖酒,吃聖食。 師尊常常上天上界,所以偶爾會告訴我們那地方的情形。有一次,他去到無極天宮,看到很多神仙,瑤池金母講一聲:「請大家用餐。」本來桌上空無一物,忽然所有的食物都飛出來,很漂亮的杯盤,好美的仙食統統都出來。我們吃東西要用手拿起來,但是神仙不用,食物會自動跑到嘴巴裡;仙露也是一樣。吃完後杯盤會自動消失,很莊嚴的。那裡像我們還要擦桌子、洗碗弄半天。那種仙境每人都很想去。在那裡,你要吃什麼,就有什麼隨物化形。你的意念一出現,你要金銀珠寶,就有金銀珠寶;你要仙女出來跳舞,就有仙女出來跳舞;山珍海味,各種好的東西,只要你的意念一閃,就馬上出現。所以神仙是法力無窮的,吃用不愁,沒有煩惱,大家都相親相愛,相敬如賓,沒有爭奪,一切井井有條,無形之中有一種祥和的秩序存在。 這種境界由祂們的宴會就可體會出來,大家很有禮貌來獻東西;瑤池金母也拿蟠桃請神仙吃。蟠桃五百年結一次果,不是隨便可以吃到的,每五百年結果的時候,會有宴會,請大家來吃蟠桃,吃了會長生不老。 師尊在天上界,將要下來渡眾生時,忽然看見紅色光靠近,一看才知是瑤池金母派董雙成仙姑捧著一盤又一盤的蟠桃來賜給蓮花童子吃。這些蓮花童子很多,有十八大蓮花,無量無數中蓮花、小蓮花,祂們都要倒裝下身,統統要從天上掉到地上來渡眾生。這一掉下去就會面目全非,一掉下來就忘記了,像你們這樣。(一笑)瑤池金母知道了就趕快送仙桃來,祂說:「你們只要每人吃一顆仙桃,將來下凡你們的本性就不會完全迷失掉,本性還可以撿回來,仙桃在裡頭就是保你的仙命。」要知道,下到人間,可能在那裡賭博,玩樂,面目全非,慘不忍睹的。神仙的儀態、風度都沒有了。美貌也改了不少,心性都沒有了,所以給祂吃蟠桃就可以保住仙命,不會全部喪失。我相信在座很多人都是吃過瑤池的仙桃的,(眾鼓掌)不然今天也不會坐在這裡啊!是不是?今天一定是去好玩的Party跳舞、唱歌、卡拉OK,哪裡會來這裡聽光頭老太婆講這些話?所以,一定是吃過仙桃的!(笑) 《蟠桃開靈園 甘露灑凡塵》 瑤池金母在天上界是眾仙之王,祂統領的地方有三千侍女,有仙童,有仙鶴,聽說祂還有三位青鳥使者。 青鳥使者的來歷,是在古時候有三位很喜歡修道的人,在深山中修道,不食人間煙火,只是吃水果、青菜來維持生命,一心一意修道,不問世事,終於修得真人現形,脫殼昇天而去。瑤池金母覺得他們修得不錯,就將他們收在身邊,做為使者。瑤池金母的門人一般都是穿青色的衣服,青色就是藍色。講到這裡,我就想到我們華光講堂和瑤池金母有這種因緣,我們無形中也相應到,因為華光講堂外觀是藍色,招牌也是藍色的。 師尊以前也是穿藍色的道服,後來穿黃色的袈裟,現在穿的是紅色密教的喇嘛裝。但根本上師和瑤池金母的因緣還是持續不斷的。 「天威咫尺。」是說瑤池金母統御天宮是很威嚴的。「功高德重。」所有的神仙都尊敬祂,所有的佛菩薩也都尊敬祂。祂是道家的先祖,是一宗之主,有「三千侍女,奏笙簧之天樂」,在宴會中用許多樂器演奏出很美好的天樂。天樂是很令人法喜的,不像世間的音樂,令人骨頭酥鬆,引人進入萎靡的境界,是一種靡靡之音。天樂會讓你很有慧根,很法喜,很清新,很輕安,會消除業障,令人輕鬆自在。 「百歲蟠桃。開金碧之靈園。」開放金碧輝煌的林園,將蟠桃獻給大家吃。「救眾生之苦難。」蟠桃吃下去後,能渡眾生,可以救你的靈命,把靈命救起來,才不會愈陷愈深。然後「灑甘露於塵寰。」把甘露從天上灑下來。佛菩薩宴會時,不是只顧自己享樂,祂們是做善事,把甘露灑給人間,讓世人也享受甘露。所以「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佛菩薩時時刻刻都在渡眾生,宴會時是在研討道理,喝酒不忘灑甘露,蟠桃也是為渡眾,在這裡我們可以感受到菩薩的慈悲。 「是時。瑤池金母在無極光中。」這時候,瑤池金母在無極光中。佛菩薩是無形的,祂有形的一面是現出光來,天上界的人是沒有形象的,祂們用光來代表語言。愈高層次的佛菩薩,愈不需要語言表達。「命彩女董雙仙姑恭傳經言。」命令董雙成仙姑來傳達經言。據說瑤池金母有四大侍者,而董雙成仙姑是最出名的,而現在瑤池金母的侍者已經被找到好幾位,希望他們很快來和我們一起唸經拜佛。 《紅塵如火宅 解脫須定慧》 「金母曰。自古吾師。玄玄上人傳道於木公。木公傳道於吾。而後口口相傳。不記文字。」瑤池金母說,自古以來玄玄上人傳道於木公,木公再傳道給瑤池金母,用語言來傳道理,不用文字記載。 古時候的人較單純,什麼事情說了就算數。現在的人用紙寫下來還不夠,有時候還要上法庭。所以古時候人成仙成佛很多,而現在人成仙成佛還要被罵說:「這是假的。」師尊成佛了,全天下都罵他是假的。可見現在成仙成佛是幾乎不可能了。古時候成佛成仙是很多的,像青鳥使者到山裡去,不出幾年就可修道成仙了。因為古時候的人,慾望很少,心眼很正直,所以一學道很容易就成仙成佛。雖然古時候不用文字,但是人們對於善法真言都很願意接受,不似現代人多存排斥。我看各位對所講的都很enjoy(受用)的樣子,應該是離成仙成佛不遠了。(笑) 「而今。天開宏道。普度東林。願世人。早求明師。參透心性。無如紅塵火宅。墮之甚易。出之甚難。若無慧力。何能解脫。欲求解脫。先須定慧。」現在天上打開很寬廣很光明的道法的路,來普度東土的眾生,希望世上的人早點找到明白道理的師父,能參透自己的本性,把心打開,悟透宇宙的道理。可是紅塵世間就像著了火的房子,人在其中無知無覺,很容易墮落下去。人在火中受苦卻不自覺,結果只是愈陷愈深,境界愈來愈低。要出紅塵是很困難的,因為沒有人提醒他;沒有人教導他,沒有遇到好的師父點破他的迷境,讓他清醒。所以如果沒有很大的慧力、慧根如何能解脫?因此要解脫出離紅塵,就必須要有定和慧。定就是禪定,慧就是智慧。如果沒有定與慧的力量,如何能把自己從紅塵火宅中救出來呢? 就我自己的理念,有些善信大德有困難來問事,我很想拉他一把,覺得使不上力,他自己本身不啟發出這種定與慧的力量,就實在是沒有辦法。有人說,受到挫折想要自殺,我們就苦口婆心地勸他,告訴他還有其他的路可以走。但是他本身的業力很重,牽纏的力量要把他拉到絕望的地步,這必須要有佛菩薩的力量才能幫他拉過來。那邊是冤親債主,幾世的親朋好友在拉,那力量很大的。我們就要求很多佛菩薩的力量來幫他。給他一道符吃下去,好了兩個禮拜,之後又不行了。再給他一道符。這符是什麼?就是佛菩薩的靈力,吃下去後身上有光,會增加本身的元氣,及內在的抵抗力,但是藥效消失後,他又恢復原形。所以瑤池金母告訴我們;要超脫業力,一定要有自己定與慧的力量從本身出來,才能把自己解脫出來,這就是我們根本解脫的辦法。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裡。 嗡嘛呢唄咪吽。 |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 |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 |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