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不執空有 持戒修福
<釋蓮慈金剛上師2000年2月24日金剛經第十講講經開示>

《正信希有分第六》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

※ ※ ※

各位法師、各位同門師兄姐:大家晚安!

今天要講第六章「正信希有分」。標題的意思是在講一個「信」字,「希有」就是在讚歎這個信。

開頭須菩提就跟佛講,「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因為佛陀一開始的前五章,講了一些很深奧的般若道理出來。講到這裡這個大智慧的弟子,他就有一點疑念出來,他說:「世尊,你講的這些這麼好的正見,智慧這麼高,但是眾生聽到你這些話,聽到你所開示的句子,他會產生真實的信仰嗎?」

他有點懷疑,因為佛陀講的般若道理可能太深了,一般凡夫俗子聽到佛陀講這麼高深的道理,他聽得懂嗎?即使聽了,會啟發他來相信的心嗎?這就是須菩提的疑念。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佛一聽須菩提懷疑眾生的根器智慧,祂很慈悲地糾正他。佛陀說,千萬不要這樣說,你這樣說是輕視眾生,小看了他們,把他們看差了。

佛陀說,如來入滅以後的後五百歲,有人聽到了這些話,他還是會生出信心來,而且也會以這些話來實修實信。這裡所謂後五百歲,「法輪日記」講佛滅了以後,有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叫做「正法時期」,第二個時期叫做「像法時期」,第三個時期叫做「末法時期」。

正法時期有一千年,正法時期又分為兩階段,佛最初入滅以後的第一個五百年是「解脫堅固」時期。所謂「解脫堅固」,是最初五百歲時的那些人,他們的心是比較清淨的,所以他們能夠聞到佛法,就得到堅固而能夠解脫。所以佛最初滅度後的第一個五百歲,正法時期就是解脫堅固,很多人可以得到解脫。

佛滅度後的次五百歲,第二個五百歲,也就是一千年了,那個時候是「禪定堅固」時期。那時候那些人還是很精進,他們專修禪定,修得很堅固。雖然離佛入滅又遠了五百年,但佛緣還是很重。這就是正法一千年的時期,佛剛剛入滅的第一個一千年。

第二個一千年就歸入了像法時期。像法就是需要看到佛像、雕像,才能夠啟發他們的信仰,所以依像而修的這個時期就是像法時期。像法時期的一千年也分為兩個階段。也就是第三個五百年,第三個五百歲,那個時候是「多聞堅固」。大家很精進的去聞道理、聽聞佛法,到處盛行佛法的演說,所以這個是多聞,讓大家能夠聽到佛法的道理,由聽到佛法而得到堅固。

第四個五百歲的時期,也就是將近二千年了,那是蓋廟、蓋塔很盛行,所以是「塔寺堅固」時期,到處都是在蓋廟、蓋塔,讓大家看到了這些而願意去修行,這個就是塔寺堅固的時期,也就是像法時期的第四個五百歲。

再來是末法時期,佛入滅二千年以後就進入「末法時期」,末法時期據說有萬年之久。這個第五個五百歲就是「鬥爭堅固」時期,這個時期的人非常的愛鬥爭吵鬧,所以這個時期已經更黑暗了,這就是進入末法的第一個階段。

在佛經裡這樣講「莫作是說」,你不要說沒有人會信佛的教導,佛講的般若智慧,在如來滅後的五百歲,都還有來修持的人。現在佛滅後已經二千五百年以上了,所以這裡的後五百歲,就要解釋為「末法時期」,第五個五百歲。

佛陀的意思是即使到了後五百歲,都有人喜歡修持戒跟修福,聽到了這些章句,他也能夠生起信心,以這些章句作為他修行的根據去實修實信的,這是佛陀糾正須菩提的一些錯誤的想法。

須菩提比較悲觀,祂認為只有上根器的人才聽得懂,其他的聽不懂講這些又有什麼用。佛陀就啟發他另一層的看法,佛陀說即使如來入滅以後,末法時期都還是有人聽了這個能夠產生真實的信仰。

在這裡講「持戒修福」,就是守清淨的戒律,一般講修福都認為是物質方面的福分。但佛陀講的福是比較包容兼蓄的,範圍比較廣,這裡是講修身跟修心,不是光講物質上的福。

佛陀說修行人真正要修的話,他聽到這些還是能產生很深的信仰。佛陀解釋一個人能夠聞到這樣的正念而不會害怕,能夠產生淨信的話,這個人一定在過去世,不是跟一個佛或者是二個佛,或只是三個、四個、五個佛去學習,而種下的善根,他一定是跟無量千萬的佛學習過了,種下了很深的善根,他才可以聽到這個般若章句,而在一念之間就產生了淨信。佛陀那個時候,還沒有入滅就預見了這個事實。即使經過了正法千年,像法千年,到末法還是有人會相信的。

「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如來完全能夠洞見現在、未來的眾生他們的福德跟佛緣,完全能夠明白,所以你可以放心。

確實是這樣,因為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已經超過了像法時期,很多人都說是末法時期。雖然有的不承認是末法,但是人心已經沒有像以前那麼好,人心不古到處是吵吵鬧鬧、鬥爭得很利害。可是還是有人信佛,我們就是在研究金剛經嘛!表示我們就是屬於佛陀稱讚的這類人,表示我們侍奉佛不只是一尊、二尊、三尊、五尊,不是用手指數得出來,我們已經種了無量千萬佛的善根了,所以我們會信。佛陀講這個道理,我們沒有怕,沒有倒退三尺說是亂講,我們很努力的要去相信,希望能開解。所以是不錯的,還是有人有善根,沒有完全變黑暗。

《金剛經》有個最出名的故事,就是當年的禪宗祖師六祖惠能。六祖惠能出生時很貧窮,做粗工養他媽媽,有一天惠能經過一個小店,聽到有人誦金剛經的聲音,惠能沒有唸過書不識字,但他聽了覺得很好聽,心裡很感動,就問那人誦的是什麼經?那人回說是《金剛經》,所以惠能就記在腦裡,並問那人是跟什麼師父學,那人說是跟五祖學的。

六祖惠能過去世必然已經修過了,所以雖然他不識字,但是當一聽到金剛經,就覺得好像碰到了千載難逢最稀有的珍寶一樣,給了他很大的衝擊,他一定要去找五祖來教他。所以回家後跟母親道別,把媽媽交待給鄰居、親友就去了,很辛苦的走了很久才找到五祖。

找到五祖的時候,五祖試驗他說:「你這個南蠻來這裡做什麼?」六祖回答說:「人有分南北,但是佛性不分的,我為什麼不能來學呢?」五祖一聽就知道六祖很有根器,講話一針見血,一開口馬上見性的話就出來了。要是一般人就會覺得好自卑,我不能學了!

但是祖師們都是要磨鍊這些要求法的人,沒那麼簡單一見面就抱來抱去的,都是先舂米、去柴房裡劈柴,給他打到最低層的工作,結果他去那邊一磨就磨了八個月,沒有到堂上去聽師父開示,沒有修法,也沒有學到什麼,就在那裡一直做工。

直到有一天五祖要傳衣缽,要弟子們寫報告,看誰的報告是有開悟的,才可以接到傳承。結果每一個人都在拼命想句子,六祖不知道,有一天他看到大家在那裡圍觀,問他們在做什麼,這才知道是師父要考大家,他也很想發表一下,但是又不會寫字,牆壁上有一位師兄神秀寫了一首詩,挺有名的:「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六祖過去一看,叫人家唸給他聽後,就改寫成另一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師父一看就知道二人境界是怎麼樣,前一個還是在法執當中,因為還要去擦嘛!還在修行。那這一個連法執都沒有,統統沒有了,無一物就是空無物,所以這個才是他的接棒人。五祖敲了三下,六祖馬上知道半夜三更的時候,跑去五祖那裡約會,五祖叫他衣缽拿了趕快跑。以前的人也是搶得很利害,要傳承呀、接棒啊!競爭很利害,如果沒有跑,很多人會把他暗殺掉,是很可怕的。六祖拿了就跑,到獵人群裡混了九年,因緣成熟才出來轉法輪。

所以說,如果你以前有過很深的佛緣,你聽到這個章句很熟,你就不會害怕,你會很歡喜的去信受它,就是這個意思。

這裡我們要講一下「持戒」。修行人一定要守的戒律分為三種,一種叫做「攝律儀戒」,一種叫做「攝善法戒」,一種叫做「攝眾生戒」。

「攝律儀戒」就是法,是規律戒條。要守律儀戒才能斷掉惡行。「攝善法戒」是完全修善法,而不是邪法,所有的善法都攝住、守住,都要奉行的意思。

「攝眾生戒」是你不只是自己斷惡修善,你還要度眾生,所以這個也算修行的戒律之一,這個就是大乘的條件了。大乘守戒同時要攝召眾生,要度化眾生,每一個眾生你一定要來者不拒地去度化他,這個是包括在戒裡頭。如果不度眾生你也是犯戒的,所以這個範圍是大的,就是自己守戒還要接引眾生,來修善法守戒。

我們現在道場也是要秉持這樣的教條去做,自己修也要勸人家來修,自己守也要勸人家來守,都是要堅固,自度度他,大乘的行者一定要這樣子做,才是正信的行者。

接下來佛陀又要進一步的解釋,祂說我入滅以後,不管多久都會有人產生正信,來信仰我所教的這些般若章句,這些眾生都是種了很深的佛緣,所以他們的福德無邊無量,是很廣大的。為什麼能夠信守般若的眾生,有這樣大的福德呢?「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因為這些眾生他能夠聽,而且能夠去信受的話,就表示這些眾生已經去除了四相,就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他都能空了。

如果他還能證到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也就是去掉了「有」、「無」這兩邊的執著,法相是「有」相,非法相是「無」相。有、無兩個相他都不著,才是證到了法空,是進一步的悟道。

為什麼必需要達到這個境界呢?佛陀說「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佛陀說這些修法的眾生,如果你的心去取相,就落入了著相的執著當中,那就是錯誤的。如果你取了法相,就是著了法執,「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為什麼呢?佛陀又重覆再講一遍了,「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這是一層一層、一步一步的進去了。

前頭講,你不能著我相我執,也不能著法相法執。那你說好,我統統不要,我統統空,佛陀說這個也不行,所以第三個步驟連這個空相也要去除,不能執空,這樣子才能夠真正的證入如來的真理。人空也要去除、法空也要去除、「空」還要再去空,都要去除。因為佛陀不要你進入了頑空當中,你執空也是執著。

所以佛陀說「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說來說去你不應該執著於法,也不應該執著於非法。這裡講非法就是不善的法,或者是無法。

「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你們眾比丘要明白,雖然我一天到晚都在說法,但如來所說的法只是過河的船而已,是給你過河的工具,等到你到了彼岸以後,這個法你就要拋棄掉。因為你已經懂得了,就不需要一直抱著這個法,就把這個法捨掉,何況非法你當然也要捨掉。

所以說,法不應取,非法也不應取,統統要捨去,就是這個意思。如來所說的種種法門,都是教你到達解脫的彼岸,你既然已經懂得如何到彼岸,這些法跟非法最後統統要丟掉,不要再執著。

這章的意思非常的深奧,也是一層一層抽絲剝繭,引導你進入正信的門戶去,真正的到達彼岸就是般若真空,這個智慧不是半空,也不是頑空,也不是不空,都不是,是要真空的智慧才叫做「到彼岸」。我們今天就談到這裡。

嗡嘛呢唄咪吽!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