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池金母養正真經第八講》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三十日釋蓮慈金剛上師主講

各位同門,各位善信大德,大家晚安。我們上一堂《瑤池金母養正真經》講到第四章「還原返本」,那麼上一堂有提到瑤池金母勸我們做人或者是修行的人要「心存平等。時時度量從容。」這一堂我想有一些補充。

《貢獻分高下 報酬自不同》

最近有關於「平等」這件事情,有花一點心思去想它,在這裡藉這機會提出來跟大家砌磋一下。想法的來源是因為十月八日,華光功德會二週年我們做了一個龍王寶瓶放生法會,請師尊和幾百位弟子上了法船,然後去做放生的善舉。那次有彩虹出現,大家在船上用餐,也有同樂的節目,又受到佛菩薩的加持,看到天上的異象,一般來說都很吉祥圓滿。可是後來好像有傳來一些話,我們招待的那餐飯,有人有話講,他們說:「為什麼那天大家都一起用餐,為什麼師尊、師母、上師、法師吃的,怎麼跟我們吃的不太一樣。」(笑)因為那天有弟子發心供養了活蝦,他們就煮來招待上師法師吃。師尊當然是主要招呼的對象。可是有第一次來參加我們活動的新皈依弟子,他們對這種現象有一種不能瞭解的心態,他們就說出這種好像有一點不平的話來。

明年的三月華光雷藏寺開光,我們還想上那個法船去,因為第一次成績太好,大家覺得意猶未盡。前幾天開會的時候,忽然又討論到船上吃飯的問題,所以又想到這件事,到底這個飯是大家一視同仁,統統吃一樣呢?還是應該有所分別。

我個人的想法是這樣子的,依照我們學佛的人,有一句話是說「眾生平等」,天下應該沒有分別,應該沒有好壞,沒有上下,這種不公平的待遇產生,應該是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那麼基於這個原理,吃的方面也應該平等,不可以有不同,有的人有優待,有的人沒有優待,好像有點種族岐視的樣子!(笑)事實上,一件事情,我們可以用不同角度來看它。你放眼看看日常生活,有沒有非常平等、公平的待遇存在。舉例說,如果一個團體裡頭或者一個機構裡頭,每一個人的職責不同,受薪也是不同,這個現象是因為有的人貢獻得多,上司就給多一點報酬;有的人對整個團體來講,貢獻得比較少,相對的報酬也比較少。這個高低有時候跟他奉獻的時間有關係,花的時間、心力多,報酬也就多,花的時間、心力少,報酬就少。

再看看在家庭裡或者是在學校裡頭。學校裡你要講公平的話,為什麼老師打的分數每一個人都不一樣?如果要公平,分數是不是應該統統都一樣,零分統統是零分,一百分統統是一百分,六十分就全班六十分,為什麼老師不公平,打出來有的是九十分A,有的是B,有的是C,有的是D,不公平,對不對?但這個結果的評價是依照學生的成就跟他的努力訂出來的。雖然說,表面上看起來是找不到公平的現象存在。

那麼我們再講到一個家庭,為人子女的人,如果你有父母從遠地來看你,你是不是會很高興,特別準備很多很好的食物要讓你的父母吃,這就是孝順敬愛的表現。說起來你為人子女的人,你會不會覺得父母多吃了那一點東西,你會覺得心裡頭有怨恨,會不會?你高興都來不及,是不是?父母撫養你長大,給了你那麼多,給了你很多的遺產,或者是花了很多心力栽培你,那麼你是不是希望回饋於他,給他好一點的奉養,讓他高興,這就是為人子女的孝道,雖然在物質待遇上來講,也是有不公平的現象在裡頭。

再講回來,師尊有佛的成就。但祂自己一再的表示,就是弟子給祂什麼,祂就收什麼,祂從來不會計較,人家招待祂總統套房,祂心領去住;人家給祂睡地板,祂也去睡,祂是隨遇而安。那麼弟子有心給祂什麼,祂就接受,祂接受了,就是為了讓你有這供養的福份,祂才接受。如果今天你要供養師尊,師尊拒絕了,你也就沒有這供養的福份了。有一個人,他的子女很危險,他就苦苦的一直求師尊收一筆錢,很大一筆錢,好像是美金廿萬。師尊說,我不收你的錢,可是我還是會加持你。那個人聽到這句話以後,就大哭三天,為什麼?他認為,師尊不收他的錢,他的兒子一定是死定了。他是這種想法。所以說,師尊要收你的供養,那麼就是給你一種賜福的意思,所以很多弟子是懂得這個道理,他願意發心供養佛,供養上師法師,就是感念於師尊、上師給他的恩德。今天有這個機會供養到師尊和上師,他覺得是他畢生最光榮的一件事情,也是他最好的機會。所以就有弟子每次師尊來,就發心供養房間,供養特別好的食物。

《尊師為正道 供養表至誠》

那麼,再講到至聖先師孔子,他以前教學生的時候,在他的四書五經裡頭常提到,以前的學生都給老師束條,束條的意思就是肉乾。以前人很窮,很少吃到肉,那麼學生們把捨不得吃的肉醃了調了味,烘乾變成肉乾,他就特別的,很珍貴的拿去奉養老師。所以說「師」自古以來就是很珍貴,以前的人再怎麼窮,他對老師也是把最好的要供養給他。因為老師開啟他的智慧,教導他,傳授他畢生受用的知識道理,所以以前尊師重道是放在第一位。那麼我們真佛宗,也是稟承蓮華生大士祖師的教條—敬師、重法、實修。敬師也是放在第一位,這跟幾千年以前孔孟的儒家思想是一模一樣。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他一天當過你的老師,你就要終身感恩尊奉他如父親一樣。這就是倫理道德,尊師、重法的教導。我們在家裡孝順父親,對於啟發自己智慧的師父,我們理所當然,要尊敬他,把最好的供養給他。

所以基於這些種種的道理,我是認為,即使是平等,也不能背反常理,就是說硬要把功高德重,傳你法的上師、法師的地位否認掉。聖諦來說,修行到最高境界是沒有分別沒錯,可是依俗諦,以尊師重道為出發點的話,就不應該有心中不平的現象產生。你應該想到上師給我這麼大的恩惠,今天他把生命都給出來,來加持你,除掉你所有災難,你想到這一層的話,還忍心不給祂好飯吃嗎?

師尊祂粉身碎骨渡眾生,日夜為眾生著想;祂把祂所有的心血,所有的智慧結晶恨不得全部傳給眾生;只要我們修,我們收,我們受。這樣一位大公無私的師尊,這樣栽培我們,教導我們,我們是不是要把平等的事情掛在心上口上去計較?所以說,雖然我們教你們一切要平等,可是呢,唸書不要唸成死書,修行也不要修到變成沒有感情的人。人還是人,我們還是要存著敬愛的心,雖然說你也很想吃,可是呢,我們都能夠用體諒的心來想,無論如何,我省吃儉用,還是要尊敬我們的師尊,讓祂能夠有一份法喜。因為到底我們不是每天都招待祂,我們只是一年才招待那麼一次,斤斤計較的話,我們的出發點已經是不平等了,我們的心已經不是平等心了。

真正你的心平等時,你看到人家吃好的,你根本不會流口水。因為所有的百味不都是一味嗎?為什麼你硬要分別,每一道菜味道不一樣。你吃的是排骨,人家吃的是龍蝦,你就覺得那蝦特別好。這個也就是你的出發點,已經是不平等了。是不是?所以,不管怎麼樣,師父我們還是放在第一位,難得來,我們更要好好招待祂,即使我們要盡心盡力,去借錢典當,我們都要想辦法讓祂來得很愉快,感受到弟子對祂的敬愛。這個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

事實上,師尊很多時候在替代眾生受苦,你有沒有受苦啊?祂在替代的時候,我們作弟子的有沒有替代啊?祂這樣苦修幾年把所有的傳給你,眾生有病的時候,求祂化解病痛,祂是要替代的。你有癌症,祂治好你的癌,祂也會有癌細胞的。你這裡身上多一塊瘤,祂幫你消掉,祂身上也會多一塊瘤的。祂在替代的時候,你有沒有想到要平等呢?你是不是也可以來平等的幫忙替代?作人就要這樣想,一個人的貢獻非常大,你就不能抹殺祂的貢獻,一定要一個很有智慧的人,很有貢獻的人,要祂跟販夫走卒一樣操勞,一樣平起平坐,這種平等仍是假的平等,近乎共產社會的觀念,每個人都要去勞改鍊鋼。

所以,學佛學到後來,我們這個經裡頭,就在告訴你,「道存日用倫常」,道就在日常生活之中,也在倫理綱常之中。你不存道無以修。修道修到最後,也是希望你的人格正常,你的思想沒有偏差,成就一個合情、合法、合理的人,而不是無法無天,目無尊長,目中無人的怪物。

《心靜神舒泰 神定皆太平》

祂這裡跟你講說:你要度量從容,你的性才會圓明,所以說,這裡也是一種寬容的出發點,你的度量大的話,很多事情你就不會看到不平等,不愉快,也不會有很多枝枝節節來干擾到你的平靜。度量要從容,要寬大,你精神才會舒泰,而不會被物質來迷掉你的心。也不至於為「情緣而亂志」,為了你一點的感情,一點的慾望而亂掉心志。要堅持自己的志向,潔身自好,隨遇而安,安貧樂道,這就是聖人的處境。無論什麼樣的待遇你都能默然領受,沒有不平的心。

佛經裡頭,有一位維摩詰居士,祂是以居士之身修成最高的境界。釋迦牟尼佛時代,很多大弟子,很不願意和祂踫頭,為什麼?因為祂雖然是居士,但是祂的慧根非常的尖銳,每一位大弟子踫到祂,都辯不過祂,祂辯才無礙。祂就講過一句話,祂說,你只要心能夠平,那麼這整個世界就沒有不平;你的心不平,你看出去的世界,一定是黑暗不平。這句話很簡單,可是也是很好的座右銘。我們要常常記在心裡。「萬境唯心造」,一切的不平皆來自於心。心很平靜,很寬容,那麼你看出去的,也一片安樂,天下太平。

瑤池金母在這第四章裡頭,就勸我們說:生存在世上,「須早修真學道。」要早一點去修出真理,領悟真理,這是聖人認為生為人該走的最正確的一條路。祂說,「住在人間,勿遲窮理盡性。」你就不要怠惰了,懶惰了,不想用你的腦筋去思考高深一點的道理。腦筋專是停頓在迷迷糊糊,得過且過,吃飯和睡覺之中,迷迷糊糊的把日子浪費掉。祂說,你應該把你寶貴的生命,善用於追求高深的道理,直到你本性的出現,這就是祂苦口婆心勸解的話。

祂接著教導你定神的方法,如何能夠讓你的元神真正的安靜下來。這個方法祂告訴你要「觀止水停雲。看靈龜野鶴。」你要試著在日常生活之中,在你有限生命之中,把忙碌的腳步停頓下來。孜孜營營做工賺錢養家,上班、下班,睡覺、吃飯,這種忙碌的腳步有時候要稍稍停下來,看看靜止的水,和停在空中不動的雲。你要看山,山也是不動的,你要試著去看不動的東西。有時候你也可以看一棵草,一棵樹,一塊石頭,你要去品味那種自然界平和的禪的味道。

《靜極氣機動 閉關百相空》

祂認為,動得太厲害是違反道的。你以為動得厲害才是有精力,有精神,才是活得生龍活虎,才是真正的在生活之中;可是修道人的看法是顛倒的,祂覺得你要學會能夠靜下來,定下來,這樣子才是在修養你的身心。這也就是在說養氣之功。人家說動極靜,靜極動,靜跟動是互相循環的,你靜到很靜的時候,反而氣機才會發動。你可以試試看,在靜坐的時候,如果境界到的話,你會體會到在你最靜的時候,身體上、肉體上;最靜的時候,思想上,意念上;最靜的時候,裡頭就會有無形的能源開始發動起來。所以說靜極就會產生動。祂要你先學會靜,那麼氣才會出來,這個就是鍊氣的工夫。道家跟我們密宗的道理是一樣的,就是在修鍊氣的工夫。

那麼祂說你還要看靈龜野鶴,你知道那長命的龜,愈老的龜,愈大的龜,牠根本是一動都不動的。小龜還會爬來爬去,在水裡游來游去,你還可以看到牠的腳擺來擺去,小龜是沒有道行的,比我們差的。可是你看那活得幾百年的大龜,你在那裡看牠幾天幾夜,牠還是在那裡不動的,頭腳也不伸出來,很厲害的。牠就是在那裡修鍊,才可以那麼長命。野鶴呢,你知道,牠們的動作是很慢的,那鶴的腳很長的,牠要跨一步都是很慢很慢的。靈龜野鶴都是有仙氣的,不是用百米賽跑那種姿勢,像我們日常生活像衝鋒炮一樣,去那裡都一陣風,咻!然後製造很多意外事件出來。

所以,祂要你效法靈龜、野鶴,很慢,很悠閒,這樣子你才能夠守神,守氣,而不漏。

我們有一種修鍊的方法就是去閉關。閉關的用意就是要讓你靜下來。閉關的房間都是很小一間,閉關的方式有的是紅關,有的是黑關。黑關是什麼都沒有,紅關是還有一盞小燈。你自認為可以忍受幾天幾夜在那裡沒有電燈的話,那你就選擇那種最嚴密的黑關去閉,那麼就是什麼都不看,足不出戶,吃飯也是人家送來給你吃,全天在裡頭很靜的做你的修行功課,這樣子就會進步很快。因為你能定下心來,守住你的神,守住你的氣,這才是合乎修道的方法。那麼你再把所有的事情都封閉起來,就是把你的六根六塵統統試著把它封閉起來,五蘊八識試著把它去掉,這個時候你才容易進入忘相忘機,絕百非,空四相的境界。

很多事情的發生都是靠這「機」跟「機」的相踫,因緣的聚合,才會有一件事情的發生。像風吹草才動,一定是有一個因,然後形成這個果,是由於因緣的和合,大者有世界大戰、洪水、天災、人禍;小者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愛或爭吵;那麼你能夠很靜的靜下來,停下來,不去製造機會的話,所有的「相」自會慢慢空掉,所有的「機」也會自動消散。

《塵世脫凡俗 養氣百垢清》

「身雖在塵。而塵不染。」這個時候你人雖然是在塵土之中,它也不會沾染到你。「心可超俗。而俗無侵。」你雖在世俗之中,你的心也可以超脫世俗,而不受干擾。這個時候就是另外一種境界的出現。講到身雖在塵而塵不染,這是我們修行人很難做到的一件事情。你要在塵世之中修,工夫要很大。因為時時刻刻有很多的考驗引誘存在,差不多每一分每一秒都存在著要把你引回原路的危機之中。我相信在座的人,也是深有同感,因為每次你們好不容易修了一壇法在你們的密壇,覺得好舒服,自覺跟佛菩薩差不多了。但是你一開門走出來,馬上又從天上掉到了地上。你出來一看,小孩子把寶貝的經書撕掉了,馬上你就生氣了,平靜就不見了;一下子你又看到小孩子的成績單滿天紅,你又氣黑了臉;看到你的老婆給你亂花錢,那個帳單一開,哇!你的平靜就飛了。所以你一離開密壇,就有很多災難要發生,你要一塵不染,真的很難。

所以說我們道理是懂,可是要做到,就得另外從長計議囉!有很多弟子來跟我談話,我會勸他很多道理,你要這樣,你要那樣,他們有的都很聰明的,說我都知道了。我想:嗯,自己好像多嘴了,人家都知道了呢。不過最後他還算坦白的,他說:我做不到。就是因為他做不到,他才會來問事求幫助啊!對不對?做得到,就沒問題,不必來了嘛!

事實上,你沒有實修,那裡做得到。道理是唸在口上,唸書是唸在背上,台灣人講的,你唸書唸到那裡去?唸到背上去了。(笑)

報紙寫的,台灣有一個計程車司機,滿嘴都是佛教的道理,後來被揭發出來,他就是用他的道理把乘客騙得團團轉,很多女孩子都被他的仁義道理騙了,人和錢都被他騙走了。所以說,這道理會講,可是做不到,而且還把這道理拿去販賣,罪惡更重大。所以說,我們在講經之餘,也要鼓勵大家,你道理懂了以後,就要進一步來實修我們的真佛密法。

我們這真佛密法,就是能夠從裡面把你真正的氣機開發出來。我們有內法,內法就是在開發你的氣脈點,這氣、脈、點就是成佛成聖的根基,那麼你能夠開發出來的時候,就能夠抵擋所有的誘惑。你裡頭會有真正的力量出來,而不是憑藉著外力。藉著外力是很危險的,外力等於是你的一根支柱,萬一你臨時抓不到外力的時候,你就滅頂了。所以靠外力是不保險的,也不是根本的方法。所謂外力,譬如說來問事,這個就是外力。(笑)嗯,我每次好像都在把我的財神擋回去呢!(笑)問事就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個不是根本的方法。根本的方法就是來修真佛密法,你才能自己救自己,自己醫自己。

如果你有智慧的話,你就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什麼是真,什麼是假,這個就是在修行之中,我們一直在引導你們能夠清楚分辨是非,走你最正的道路,覺你最正的覺悟。那麼祂這裡說「精氣神三元鎮固。身心意百垢肅清。」你能夠守神守氣,養氣的時候,你的心才可以超脫世俗。俗務煩惱不會侵入到你的身體,侵入到你的心靈,你的精氣神三元才可以堅固地守在你的靈命之中。

《修法終成佛 端賴恆常功》

最近我們聽師尊講《密宗道次第廣論》,祂在裡頭就講得很精細,一步一步的,一章一章的講到修鍊密法很多妙法及妙用。大家有機會可以聽一聽,你就會對瑤池金母所講的這些比較玄的道理,有更深刻的領悟。要不然只是表面上的體會,無法實際深入。道法與密法殊途同歸,到最後均是證果開悟。

密法重在實修,所以它把身體裡頭的東西鍊出來以後,真的你的精氣神三寶就會鎮固。我們修氣開始的時候是初機,你會感覺到好像有氣在動,這只是最初的一種氣動,是一種普遍的現象。那麼你再修深一點,會感覺到很多現象產生出來,譬如說有涼的現象,有麻的現象,還有癢的現象,就是說你的皮膚好像有螞蟻在爬,有人告訴我:我在打坐的時候,好像螞蟻都跑來了。其實他不知道那螞蟻不是真的螞蟻,那個是他的癢的作用出來了。有的人會覺得很堅固,好像水泥灌在身上一樣,不能動彈,這些現象是依個人的體質而不同。人身上有地水火風的元素存在,有的人是地比較大,他就會感受到堅固的現象。水大的人他就會感到涼涼的感覺,那麼火大的人,他會覺得發熱。風大的人,他會整個人像浮起來。這是每個人依他的體質的不同,修的時候會有不同的覺受出來。這仍是一種短暫的相應現象。

再深入修下去的話,這種覺受會更持久加長;有的人就看到光,有的人會看到火,有的人會看到煙,這種種都是修行的境界,都是好的感應現象。

到最後把你的光儘量持續,光度愈來愈強,照出去就會像阿彌陀佛的無量光一樣,你這佛的光度也是無邊無量的。而我們人呢,如果能夠修出一點光已經不錯了,先把那個光點變成電燈泡大的光,然後最後再變成照亮一個房子的光,這已經都很不錯了。你這一世修不成,你下一世再修啊,或者是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時候,你還可以再修嘛,所以說,你一直修一直修,你的光度就會無限制的一直增大,到最後你真的就變成阿彌陀佛了。

我們的修行法本裡不是講,有無量無數阿彌陀佛嗎?對不對?你不要自卑說,好像沒有我的位置,我好像不能變成阿彌陀佛呢,(笑)人家已經成佛了,沒有我的名額了。不是的!無量無數的阿彌陀佛;無量無數的蓮花童子;觀世音菩薩也是無量無數的。我們每一個人努力修行,這樣演進下去的話,將來就會朝你的目標發展。你對觀世音菩薩特別喜歡,那麼你把祂當成目標和偶像,這樣去做的話,有一天,你就能夠變成觀世音菩薩。你喜歡當阿彌陀佛,有一天,你就可以把自己變成阿彌陀佛。所以說修行你要真正的下苦功去做。一層一層,一步一步,直到成佛。

《氣合靈自在 真神任逍遙》

「上觀鳶飛戾天。精神活潑。下觀魚躍於淵。靈性逍遙。」這都是在鼓勵大家進入活潑自在跟逍遙的境界。鳥在天空是不是很自由?魚在水裡游,優哉遊哉,也是無限的逍遙。可是我們人做不到。祂接下來就告訴你,你們不要羡慕牠們,事實上,你們自有辦法做到。祂說,你如果「二氣調和」陰陽合和,你就「一靈自在。」就是我們前幾章都講過的,我們人身體裡面有陰陽,你能夠把陰陽調和起來,你的靈就能夠自在。我們再簡單講一下。

因為我們身體裡頭和外界都有陰陽的存在,萬物的生出是從陰陽合和而產生出來,依它的習性輪迴成各種不同的東西。你的習性是喜歡耍手段,喜歡把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弄得很複雜,或者喜歡佔人家一點便宜,喜歡私底下戳人一刀,那麼你這習性長久演變下來,你就會變成一條蛇。因為蛇的習性比較詭密。如果你特別喜歡打抱不平,看到什麼事情就一直罵,一直叫,那麼你可能就是跟狗的習性會比較像,看到什麼人就亂咬亂叫。那麼貓呢?你們大家也知道,有的時候會撒嬌,可是有時候又很兇,可是有時候又好吃懶做,有時候又喜歡跟老鼠鬥法。所以依各物的習性,而投胎成不同。

平常我們的氣是散的。你沒有修行以前,你根本不知道你有氣的。你以為你呼吸的那口氣才叫做氣。可是我們修行的人能夠更深一層的覺察,身上還有無形的氣在裡頭。這個氣就要藉著修行方法把氣這邊搬過來,那邊搬過來,從頭到腳把它集中起來。也就是我們密法在修的氣、脈、點,能夠把氣通脈,然後脈裡頭修出明點。這明點就是它調和的現象。你陰陽不調和這明點不會出現的。所以說這鍊氣通脈化點,這點將來就是你的神,你的真神的出現,明點能夠讓它愈來愈由點到線到面聚合的時候,整個這個真靈才會出現。你的真正的元神就是無形的明點的集合。這明點就像我說的,就是要陰陽合和,就是要把你的內火燒出來,用這爐火去鍊你的丹。所謂丹是怎麼樣?就是火昇水降,水火上下融通的結晶。

這裡講的上觀鳶飛戾天,下觀魚在水裡游,你如果講成祂在暗示你內法的話,也可以的。我們靜坐的人是不是要先提肛,才不會放屁?(笑)氣才不會漏嘛!對不對?把肛封起來,氣提上來,在丹田裡頭先把它聚集,把它這個火燒起來,燒熱了以後,這一壼水會蒸發,蒸發以後昇到頭上這裡,你的菩提心月液就會下降。菩提心月液就是它的結晶,好像說地上的水太陽照了,乾了。它乾了到那裡去?是不是消失了?宇宙中的東西是不會消失的,它是從地上蒸發變成雲,雲重了,降下來又變成雨。那麼我們身體裡頭的陰陽也是這個現象。你把它水燒熱,水乾了變成氣,氣到上頭這裡的時候呢,它又開始融解。那麼下來的時候,你會覺得很冰涼,像有薄荷的冰在裡頭。它會沿著你的氣脈,所有的無形經脈,這樣下來。下來以後,將來就變成你的舍利子。舍利子就是你修行鍊氣、化神、通脈,然後頂上珍貴的液體下來,水火陰陽融合以後,就會結成舍利子。你能夠達到這種境界、層次愈高的話,你就愈自如自在。

《智慧不離心 性真情緣盡》

可是境界高到菩薩還有些微的煩惱。菩薩也有成就分別的啊。祂的分別很微細,很難覺察出來的。從一地的菩薩到十六地的菩薩,祂修鍊的工夫都是有差別的。境界愈高就是愈高地,有說十六地才成佛了,有的說十三地就成佛。那麼十三地之下的菩薩,祂的果地比較低,還是有些微的煩惱,所以說不是菩薩就沒有煩惱,煩惱程度比較淺,還是有一些煩惱。這個就是從你裡面修鍊的工夫來證果,你的果有的大,有的小,有分別的。你要當菩薩可以啊,這要靠你一直的努力,長期的努力才行。觀世音菩薩修道沒幾年馬上一躍登為六地,然後再修沒有多久,九年的樣子,祂的靈體就出來了,就像是脫殼一樣,祂的靈很高大。你知道那靈是有分別的,你鍊出來的靈,功力愈高成就愈高,你的靈體就愈大,有的三丈,有的是五丈,有的是七丈,像巨人一樣,是有分別的。所以說觀世音菩薩祂證果的時候,一出來那靈就是很高大的,像個巨人一樣,比男的還高大。雖然每次看觀世音菩薩像個小女人一樣,嬌滴滴的,可是祂的靈是絕然不同的。

所以你自在的程度有差別,你修鍊的高低有差別,那麼「心中智慧無離。色相皆空。」你如果真正能夠自在的話,你心中智慧就不會離開你。什麼叫做智慧不會離開你?是不會這刻是佛,那一刻是菩薩,下一刻鐘你已經拋棄了菩薩的面目,變成凡人,就是沒有持久性的意思。你的智慧離開你的時候,你就是凡夫了。你的智慧在你的身上的時候,你就是聖賢了。要知道人是這樣的,人是善惡參半的哦!一半好,一半壞才叫做人。所以你不要想:哎呀!他像個天使,每一個人都愛他,哦!這個人太好了,每一個人都稱讚他,然後過幾天你們都嚇昏了,奇怪他怎麼會這樣子,從來不會想到他會變得麼兇惡。(笑)這就是說人非聖賢,一定有他火爆的時候,有鬧情緒的時候。所以說,人有善惡之分。有的人能夠把善的事情持續得久一點,在人中就算是不錯了。但有的人動不動就生氣,動不動就跟人家相告,甚至拔刀相向。這個就是他惡念較深重。人就有這種分別。

修行的人也是有分別的。很多人對佛教徒很失望,說佛教徒怎麼還會跟人家計較,殺價,(笑)買東西還跟人家殺價。他想佛教徒都不要吃飯,不要睡覺,都不能跟人家有一點計較,都不可以的。所以說這個是很難。那麼祂就,如果你能夠一直把智慧保有在你的身上,你就可以色相皆空,你看出去的事物,就是色也忘,相也忘,所有相和所有百非全部去掉,一切皆空。所謂一切皆空,就是一切都平等,這個就是一種平等觀、空觀。

「自見真如本性。情緣盡了。可回無極瑤池。」這時候,你就會看到自己真正的本性。那個這個時候,你的情緣也盡了。這一輩子不用談戀愛了。(笑)不談戀愛事實上不可悲的,你只有斬掉你的情絲,才有辦法回到無極瑤池去。前幾章我還讓你去再來一次,我還有那個雅量讓你去再來一次,因為還沒有講到這裡嘛。(笑)有人說,讓我再去一次吧!我還勸他說斟酌,三思而行哦!好了!在這裡不行了,菩薩說,不可以再去一次,你要斬你的情緣,你才可以回到你來的地方啊!你才可以回到瑤池境界,才可以回到天上。

情緣要斷,這句話應該每個人都懂,你就是因為太多情,你才會留在這邊,情再更多,你就變成了畜牲。為什麼?你是知道的,因為我們人有情,但到底還是有所顧忌的,做什麼事情還會躲在房間裡面,還會看時間,不隨時隨地•畜牲是情更重的,any time, any where(笑)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牠要談情說愛牠就去了。所以說情太重就會淪落到底下去了。層次低的,就會亂來,沒有倫理,沒有顧忌,沒有倫常觀念,沒有看時看地。畜牲是沒有的。所以說你要往上爬,你就要去掉情,把它儘量的降低。你情重想重,你根本上不去。所以說你的情,你的想,要能夠把它化得很少?很少,你才能夠飛昇上無極瑤池。我希望大家以後慢慢可以明白我講的話,好不好?那麼今天就跟大家談到這裡。

嗡嘛呢唄咪吽。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