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門問:為什麼我們去不了摩訶雙蓮池?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有習性。習性是什麼?就是「貪、瞋、癡、疑、慢、嫉妒」等等。眾生的習性一日不消除,永遠都是凡夫。 如何去除「貪、瞋、癡、疑、慢、嫉妒」等等這些習性呢?師尊蓮生活佛在書中有詳細的教導,首先是對治「貪」,人都是有貪念的,但是師尊說,貪是可以成佛的。可見,貪有時也有好處的,只是不能貪得無厭,貪到害人的地步。 對治貪有三種方法:一種是小乘的「不淨觀」、「白骨觀」,把自己貪的東西想成是不乾淨的;如果貪色,把美女想成是一堆白骨,如此,就不會去迷戀美色。修此「不淨觀」、「白骨觀」,也不會去貪圖別人的東西。另一種方法是大乘的「平等觀」。把眾生想成與自己是平等的,因為你認為眾生與自己同樣平等重要,你會尊重眾生,對待他人就會像對待自己一樣。有了平等觀,就比較容易為他人著想,自己喜歡的,想到別人也會喜歡,就不會去爭奪。 還有一種方法是金剛乘的「還淨法」,即把自己的心還回到本來的清淨的方法。當行者的貪念非常強烈的時候,就要用觀「空」的方法,將自己貪的對象、貪的東西觀成「空」,這樣觀想的時候,你就不會做出搶、偷、騙的行為,心中就會慢慢安定下來,恢復本來佛性的清淨。 對治「瞋」的方法,大乘是用「四無量心」,即「慈、悲、喜、捨」的法門。小乘用「無」的方法,無人、無我,自己與對方都是不存在的,則不會產生瞋恨心。金剛乘是用「空性」來化解「瞋念」,用的是「利他」、「慈悲」與「空性」。 金剛護法在度眾生的時候,顯現出來的特性,就是慈悲與空性的結合。雖然金剛神現出來的是忿怒相,是瞋相,但是千百年來卻深受人們的尊敬,說明祂的瞋是有道理的。因為金剛神的忿怒是由慈悲而來,祂慈悲眾生,不忍眾生墮落,才會現出忿怒相來驚醒眾生。 反之,沒有慈悲而現忿怒相,就是惡意的,會傷害到他人。只有慈悲的忿怒,還是不夠的,還要有空性。也就是說,只有在慈悲生起的一怒之下,同時與空性結合,才不會有業障,才不會把發怒的對象當成仇人,而只是一種現忿怒相的應機慈悲教導,這就是成為金剛的要件。 |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 |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 |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