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生活佛說:「人生就是酬業。」 可以說,每一個人就是一座業山。區別是:有修行的人,業山小一點;沒有修行的人,業山高一些。平時以為自己已經修得很好,但是當你要去超越這個境界的時候,就會發覺,原來這個我執還是非常的強,並沒有真正的超越,只是一種粗淺的表層認知而已。雖然比以前好一些,但事實上我執的根底還存在,終究只是一種浮在表面上的成就,並沒有進入到真正甚深的密法裡面,還不是究竟。 所以,為什麼在啟發菩提心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煩惱和障礙,原因就在於此,兩個業山撞到一起,菩提心就被撞死了。或者是菩提心慢慢地變得有所保留,如果在道場裡,每個人都只發五分的菩提心,另五分保留,這個道場就是轉五分的法輪。發十分的菩提心,這樣的團隊轉出的法輪就是十分。 可見,道場轉法輪的大小,與發菩提心是成正比的。所以,道場的一個很重要的任務是:盡量創造機會,把所有的業山拉在一起,在大小業山之間去培養佛子的菩提心,讓高聳的業山平一些,讓冰冷的木碳發出光熱。所以,它的困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雖然在發菩提心的過程中會遇到障礙,但是,只要行者保持初發心,盡力幫佛菩薩做事,自然變成佛菩薩的眷屬,有困難障礙發生時,佛菩薩當然會幫忙化解。同樣地,為什麼有人障礙越來越多?這是因為沒有保持初發心,發心有所保留,甚至把佛菩薩的事當做陌路人的事,毫不關心,有這樣的心態永遠也不能與佛菩薩相應。 所以,行者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因為挫折,就給自己小小的理由不去發菩提心。每一個發心的人一定都會遇到挫折,一定都會有很多委曲。但是,我們看一看我們的師尊、師母,與他們的挫折相比,我們的根本不能算是挫折。師佛教導我們佛法,道場給我們提供實踐佛法的機會,只有明白了道場的良苦用心後,當大家遇到千載難逢的種福慧的機會時,才會懂得珍惜,配合道場盡力去做,越是困難越要做好,以成就每一個人佛菩薩的果位。 |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 |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 |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